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个小学生,成天跟你谈做生意赚大钱,你的回应是什么?
也许你会批评孩子不用心学习,也许你会敷衍孩子随意应和,也许你会尴尬一笑岔开话题。
《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这本书记录了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老师与12岁的女儿畅谈商业思维和文化的对话。
这本书并非高深莫测的鸿篇巨制,也非循规蹈矩的科普读物,而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与一位对经济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孩子的平等对话和智慧交流。书中饱含了父亲的循循善诱与孩子的孜孜以求。这本书推荐父母阅读,读的并不一定是财富课的具体信息,而是陈教授与女儿亲子对话的方法。
亲子对话需要学习训练
长大后发现跟父母的对话很难,没有内容,缺乏意愿,不欢而散的场景居多。主要原因是初期亲子对话缺乏技巧、方法和经验,最终使得双方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康愉快的对话范式,没有营造出亲子交流的美好回忆。陈教授与孩子沟通不是儒家强调的“孝顺”的强制,而是基于平等情感、自由选择下的爱,所以为了孩子长大后能自由选择有意愿与父母沟通,父母当下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练习如何进行有效有益有趣有情的亲子对话。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有些孩子学习缺乏动力,家长认为是不用心或者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其实可以从源头为什么而学来找原因。如果孩子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立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释生活中不懂的现象,孩子是不是会更有动力?
陈教授就是洞察了这一点,每当女儿问出一个问题,他都特别重视,把回答孩子问题作为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导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契机,不但通过讲小故事让女儿明白道理,还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延伸更多的知识和概念,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反思我们自己,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回答的?是不耐烦的回绝,或是随意给个不负责任的简单答案搪塞过去。这样的情况多了,孩子自然觉得索然无味,下次也就不会再问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消磨的。所以不要责怪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当他有热情的时候,是我们亲自泼了一盆水。
任何阶段父母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
书中案例丰富,讲盖茨如何致富,讲星巴克为何成功,讲杰克如何抓住中国的发展机会,讲尹明善怎么成为亿万富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边际成本、垄断利润、风险资本、产权制度、商业伦理的那个复杂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概念讲的很清楚。那么是不是只有像陈教授一样渊博的学识才能与孩子建立有益的沟通呢?其实不然,每一位父母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积累和建树,就看你是不是愿意与孩子分享,是不是愿意花心思思考分享到方式。再者,父母寄希望于孩子成长,也不能忽视自己的成长。父母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心态,积累更多更广的知识,与孩子就可以共建更多兴趣话题,做孩子一生的心灵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