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艺术之家艺海
中国艺术的空白及元代的文人画

中国艺术的空白及元代的文人画

作者: 孙晓爱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21:22 被阅读0次

    今天阅读《美的沉思》中国艺术的空白和文人画部分。

    -    空白存在每样中国艺术中,不仅仅是绘画。

    艺术是通过最少的感官刺激,使心境升华。中国艺术中,感观本身的刺激并非艺术追求的目的。人类在太多“概念”与“成见”之后,必须回复到“无名”“无用”的空白,再重新思考事物的意义与价值。

    - 建筑与舞台中的空白

    中国传统建筑,我们常看到的很多造型都很复杂辉煌,但是四面无承重作用的隔墙,只是一个敞开的亭或廊。清楚的中轴线,对称的秩序,是基本的简单的空间单元,更多的强调的是组群间的秩序。建筑中的“中庭”是空白。

    - 戏剧在幕启以后,演员尚未登场,在幕后会传来高亢、亮烈的声音,配合着空无一物的舞台的“空白”。

    - 绘画中的空白

    南宋是山水画留白产生的关键,一个绘画史的演变,常常是对前代观念技法的调整。

    南宋山水画留白的思考:

    1.政治变革引起的“残山剩水”的意识

    2.江南水乡的视觉影像

    3.徽宗画院以文学性诗题取士的推波助澜

    作为文学性明显增强的宋绘画,逐渐出现了由皇帝在画面题诗的习惯。

    一幅字画,除了作者赋予的生命之外,又似乎有了另一个必须要完成的生命,每一代人都继续在那无垠的空白上做着永远“未完成”的工作。虽然乾隆滥用这种习惯,破坏了部分名画,我们要把题记、印鉴当成一种重要的观点来看,才能发现这背后隐藏的美学意义。如同演义不完的章回小说,如同进落不断发展的组群建筑,如同一出一出构成的戏剧结构。

    - 元代,一个沦亡于异族,知识分子感觉空前苦闷的时代,文人画完备了。

    南宋望于蒙古,蒙古统治者对对汉族的压制,对士大夫文人的鄙视,汉民族第一次强调了为民族而亡的名族英雄。中国以前一直都是“天下”“江山”的观念,不是狭隘的政治,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认同。

    南宋知识分子成为隐士,一部分混迹民间,去认同百姓的愤怒,被压迫的处境,为他们编写戏剧、小说,如《窦娥冤》,带动了民间戏曲、插画、小说的发展;另一部分把他们的挫折、苦闷寄情于山水,使文人走向自然,发展了元代意境高渺的文人绘画。

    把绘画引导元代文人画风风格上去的关键人物是赵孟頫,此人在中国画史上争议颇多。他是宋代皇室的后裔,文学书法得到优秀的训练。在那个多拒不仕元的时代,他却北上入仕元朝。他的身份背叛了“文人画”条件,彷佛反复的赎罪,开创了荒漠、淡远、荒凉的山水画风。

    - 元四大家

    黄公望,元代绘画首冠。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令人叹为观止。他宽容大度,有更多的爱与追求,不刻意的风格,笔墨自在、空间灵活。

    吴镇:敦厚稳定,差一点呆板,从容不迫,反复着一种高不亢低不卑的中音调子。

    倪瓒:简洁让我们看到赤裸山水的本质,水平与垂直的交错,构造近于数学秩序的世界。

    王蒙:繁密的堆叠,让我们看到丰沛的宇宙山川;不断的曲线连接与纠缠,体现了他的焦虑不安。

    - 如何鉴赏画?

    汤垕在《画鉴》中说:“若看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禽等游戏翰墨。先观天真,次观笔意思吗,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趣。”

    元代以后文人的画是建立在这2个基础之上的。

    “先观天真”指的是创意,观念的活泼,对事物的爱,总计成“意境”

    “次观笔意”,指线条的力度,书法的用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艺术的空白及元代的文人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oh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