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不急不躁,不大不小,如同气温的不冷不热一样。
与以往年份相比,今年的春天更象春天,气温升得缓,冷热反复交流,让人适应的更充分。连夏天也变得慢条斯理起来,节气过了,也不再心急火燎的登场亮相了。
胶东的夏天,下雨的时候不多。象今天这样,一整天稀里哗啦的阴雨天气,不算夏天的特征,而是春天的特征。
我喜欢雨,尤其喜欢夏天的雨。“云过山头忽折腰,风卷珠帘雨潇潇”,夏天的雨来去爽快,风雨有度,不缠人,很少招人烦。于是,欣赏落雨就成了一份享受。
“卧听急雨打芭蕉”,我以为是极好的意境,可惜身在北方,“欲求芭蕉寻不得”,无缘一闻。北方夏天的急雨里,常听到的是打在泡桐树叶子上噼里啪啦的声音,音色独特,节奏感很强,感觉还是可以与芭蕉落雨有的一比。当然,泡桐树的叶子也不尽相同,当年的小树苗个头虽小叶子却大,像极了大芭蕉叶;若是树长得太高太大,叶子变小了反而与芭蕉没有可比性了。因此,听雨就要靠近青翠的小泡桐树。
急雨落在其他物体上,也同样是悦耳的。小时候在老家,挑水的洋铁桶扣放在檐下,一到落雨,丁零当啷的声音很好听,在没有音乐的农村,这就是音乐会了。庄稼人听落雨,不仅听声音,更是在雨声里多了些对丰收的期盼。这实实在在的期冀,使落雨显得更可爱。
当然也有例外。麦收季节,对雨是爱不起来的。辛辛苦苦大半年,眼看到了嘴边的麦子,若是老天爷不开眼,来个阴雨伺候,用不了几天功夫,麦子就吃不成了。这时,不要说雨打泡桐听不得,即便雨打洋铁桶,也成了邪恶的杂音了。
在孩子的眼里,天上的落雨是神奇的。我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有过跑到雨地里张开双手仰脸接雨的经历。看他们兴奋而又好奇的样子,若不是因为怕他们淋雨感冒,真不忍心把他们拉回来。回头想想,自己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急雨之后,最爱到桥上看水。胶东的河流,都是季节性的,平时大多数河流看不到河水。只有夏季,雨下得足够大,才会出来浊浪滚滚的大河气势。这时,桥头河堤就站满了观众,仿佛观赏一场盛大的表演。物以稀为贵,胶东雨稀,极少成灾,这就保证了河水汤汤仅仅是河道的行为艺术,不会翻墙越堤成为悲剧!而这样的轻松愉悦,在成天阴雨连绵的江南的山区,恐怕是不会有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实好雨不仅是当春发生的,只要不给人们添麻烦,什么时候发生,都是好雨。今天的雨就很好,天降甘露滋润万物,似乎都照顾到了,连结婚娶亲的也不耽误人家,有雨有诗有情,谁会不喜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