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盒,即文人蓄藏印泥的小盒子,是文房里的必备的重要器物之一。
宋朝以前,钤印的介质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并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印泥。所以盛装的容器或是五花八门,已不可考。
宋朝以后,印泥以油代蜜的调制新法渐而盛行,为了防止油料的挥发,遂以妇女存放水粉胭脂的瓷质粉盒保存印泥。那么何时印泥盒真正逃出闺房,走进文房呢?
追溯印泥盒的历史,将印泥盒列为专项器物,最早见于明代屠隆所著《文房器具笺》中,自此印泥盒终于有了名份。
印泥盒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宜实用宜玩赏。但其形制设计也颇有讲究。钤印之前,左手托着印泥盒,右手拳握持印,往印泥盒里使劲捶砸N下后,印泥即刻嵌入字槽之中,便可钤印。所以为了持托顺手,印泥盒通常设计成稍小于手掌的扁柿形,解决了太大拿不住,太小又容易滑脱的困扰。
印泥盒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瓷质者最为常见,古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以瓷做盒还有一个好处,即一拳稍小的盒面,勉强够画家们画个小品,正好秀秀“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
八吉祥纹盛行于清中晚期,此盒乃清道光年间景德镇窑出产,构图疏朗有序,花样灵动生姿,粉彩描金十分华丽,颇具浓重的皇家风范。
清道光 景德镇窑 粉彩描金八吉祥纹印盒 上海博物馆雍正器物较乾隆年所制体量偏小,但绘画更加精美,此款青花釉里红云龙印盒,青花釉靓,釉里红发色也恰到好处,五爪腾龙则姿态张扬灵动,更显皇家霸气。
清雍正款 青花釉里红云龙印盒 沈阳故宫博物院斗彩技艺,需要两绘两烧。印盒小物,不厌其烦,又如此精工,当属难得的古董精品。只是婴戏图貌似不符,或许该叫“呆娃图”。
清代 斗彩婴戏印盒 北京首都博物馆此印盒的亮点在盒盖正中“懋勤殿”三字。懋勤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清乾隆、嘉庆二帝常在此殿批阅奏本、鉴赏书画,《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书也是在懋勤殿中编撰的。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懋勤殿’款印盒方形印盒较罕见。盒面釉质洁白肥腴,设色清丽典雅,人物姿态顾盼婀娜。原配花梨木托台,四面镂空,装饰繁缛。乃清晚期仿乾隆之佳作。
清代 “乾隆年制”款粉彩方印盒民国瓷,弧壁,矮圈足;通体锦地; 鼓钉纹、弦纹、水波纹等6圈装饰接缝; 法琅彩画工细腻;盒面彩蝶起舞,萱花娇艳,轻盈婀娜的翠叶与磐石交相映衬;不啻为一风雅依然的老者特制。
民国 珐琅彩锦地萱花蝶印盒这件印盒所绘却是另一番风雅,踏雪寻梅,传统语境中的文人逸趣。盒面虽小,场景却大不说,大雪伊停后的清明纵深则更显意境之幽,当为“珠山八友”之何许人的一件精品佳作。
近代 粉彩印泥盒一张好画,缺不得一方好印,一方好印,缺不得一坨好泥,一坨好泥,又怎么能缺一个漂亮的好盒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