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古人常常用琴棋书画来衡量、培养一个人的才能。这是僵化的旧观念吗?非也。本文带你认识琴棋书画的魅力,以及它们的养生效应。
500504320_banner_看图王.jpg
琴、棋、书、画,可以说是古代文人文化素质的显现形式,它们跟中医有不少相通之处。
中医虽然不属于艺术范畴,但它包含的艺术性也挺高。中医的望闻问切,用针的烧山火、透天凉、白虎摇头、青龙摆尾等手法,还有治则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些权变处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技艺性。
西医十分重视规矩,而中医则是在一定规矩之内,允许有个人的创造性发挥。中医诊治疾病饱含着可以不断提高的技艺,就像琴棋书画一样,永远有着更高的境界可上。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又想深刻领会医学内容,难度就大了。
琴:人心感物而成乐
琴就是古琴,又称瑶琴(用玉装饰),是汉民族传统的拨弦乐器。
在四大古典艺术「琴棋书画」中,琴位列第一。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具有感化的力量。《史记·乐书》说:「音正而行正。」
我们知道,中医有七情致病之说,七情太过或时间过久,都有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比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闲时抚琴或听琴一曲,琴声可以和应心境与情志,抒发相应情感,使人心绪安宁,消愁、解闷、散郁,对情志类疾病的调养大有助益。
我们又可把琴声外展为音乐。在中医,有五音对应五脏的学说。五音就是角、徵、宫、商、羽,以这五音为基础,参以五调式来分类,就可以构成五音疗法。
琴中五音对应人身五脏,具体是这样的:「角」音属木,与「肝」相通,可以疏肝解郁,制怒;「徵」音属火,与「心」相通,可以调畅血脉,振奋精神;「宫」音属土,与「脾」相通,可助脾健运;「商」音属金,与「肺」相通,可宣降气机;「羽」音属水,与「肾」相通,可以宁志内守。
相应的音调可以与相应的情志和脏气产生互动,从而产生调治作用。
这样就有了相应的五音疗法,以对治相关的脏腑疾病;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进行调理。音乐源于五音的组合,就如同用药的君臣佐使配伍一样。
棋:阴阳世界里的拼杀
琴棋书画的「棋」,是指围棋。当然,我们把它外延到中国象棋也可以,因为这两者实际上也具有相通性,但下来我讲的例子还是主要围绕围棋的。
围棋用的是黑白子,就是寓意阴阳,所以围棋的黑白世界,本质就是阴阳世界。
围棋的棋子是圆的,棋盘是方的,这就有天圆地方的意思;棋中还蕴藏着太极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含义,对奕起来,变化无穷,既可以体现治国方略与兵家谋略,当然也可以引申出中医的治则与治法。
下棋,对手是对方的棋;医者,对手就是疾病。
古代有「围棋十诀」,我们就挑几条对医学有启发的来说说。
比如第三诀,就四个字:「攻彼顾我。」说的是,攻击对方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弱点。在医疗行为上,攻击病邪一定要注意病人的身体,是否能耐受这种功法,如果是虚实错杂,就该攻补兼施,又或者是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衡量好邪气与正气之间的比例。
第四诀,是「弃子争先。」说的是,有些子该放弃就要放弃,不能成为自己的累赘。比如在治疗上,病人症状说了一大堆,假如我们每个症状都面面俱到,有可能就抓不住重心,处方起来会药力分散。所以中医治疗,要抓住主要病机,针对病人目前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下手,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七诀,「慎勿轻速。」就是不要随手大意、随随便便就走棋。下棋关乎输赢,不该随手下子,医学更关乎生命,所以临床上要慎之又慎,更不能随手大意。
之前我们讲过的兵法内容,就有「用药如用兵」的说法,棋理通兵法,诊疗之术亦通兵法。
围棋作为一种游戏,最接近战争状态,最适合拿来作为沙场演兵、锻炼临床诊疗思维。
下围棋除了战略战术之外,对心神的开发也很有帮助,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分析力、判能力、控制力以及各种思维的综合能力。
书:以意领气的导引术
唐代虞世南《书髓》是这样说书法的:「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
我们看:篆书古朴,典雅;隶书圆融,和美;楷书庄严,格式;行书潇洒,自然;草书奔逸,狂放。
不同的书体,不但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跟雅致,也与书写人的个性、审美、修为等相关。
书法,不但能使人在艺术审美、胸襟、修养、气质上得到升华,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养生行为,养的既有浩然之气,也有从容淡定宁静之气。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在这充满工作、学习、家庭压力的大环境下,书法,无疑是一剂很好的舒缓情绪良药。习练书法时凝神静气,一切杂念全抛开,心神不被外界事务所牵扰,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各种负性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
忧郁时,写写字,可时分散精神,以散胸中之郁;过思时,写写字,能使人转移情绪,抒发情怀。借助于「书」,人能趋近于「志闲少欲,精神内守」,自然就能「气从以顺」。
书写时,意在笔先,以神驭气,以气驭指、臂、肩、背、腰;执笔时,腕平、掌虚、指实的姿势;书写中的悬腕、悬肘,不断地左撇右捺、上折下勾、前落后顺,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很有练太极的气韵。养生该有的精、气、神都涵养在其中了。
或者说,书法跟古代的各种导引所起的作用异曲同工。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比如,楷书四大家的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平均寿命78岁,请注意这个寿命是在古代,现代书法家苏局仙110岁,孙墨佛103岁。
画:浓淡干湿,功效各异
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国画,是用墨与色经营出来的形象,以表达绘画者心中的意蕴,这正是《易经》里面讲的「立象以尽意」,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重视立意问题。
立意就是心中主题的确立,是构成一幅画的灵魂。主题确立后,整幅画构图的布局,笔墨色彩的运用,用笔的干湿浓淡,形象的处理,留白的安排等,都受「立意」的统筹。
这一点跟中医很像,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搜集到病人的资料,就是各种的病象,然后形成一个病理的意象。比如肝气郁结,肺气虚,肾精虚等,这就是据象而得意。
治病开方的时候,治疗方法,就是组方的意向,我们叫做「方意」。再根据方意,选择不同的药物排列组合,并有君臣佐使的合理分工,来贯彻这个组方的意图。
针灸也一样,我们先明确一个目标:我想干什么,也就是我的意向。针灸,也有配方,它不是只选一个穴位,它的配方跟方剂的配方是一样的,是由不同的穴位,或不同的选经选穴原则来形成。
绘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中医组方的原则,也是根据病人病情,产生的治疗意象的完美和表达。
具体而言:国画尤其重视用墨。墨,经过不同的用笔方式以及水的渗化,可变化出浓、淡、干、湿、枯、润、黑、白等不同层色的墨感。
中医用药,也很类似,比如黄连一味药,它的基本功效是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但假如你用不同的炮制方式,它的功效跟走向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泻心火,生用;火在上,酒炒;火在下,童便炒;火在中,姜汁炒;伏火,盐水炒;火在气分而痛,吴茱萸拌炒;食积成火,黄土炒;止泻,壁土炒;肝胆火,醋炒或胆汁炒;热结于下,朴硝拌炒;血中伏火,干漆拌炒。」
国画讲究布势,讲究阴、阳,向、背,虚、实,疏、密,浓、淡,干、湿等表现手法或位置经营,充满阴阳变化的韵味,尤其是虚实的经营,对构图有着很强的调控性。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样,可使画面更得空灵变化意境。
中医处方,也讲究经营布局。君臣佐使的搭配,就是各自担负不同的使命跟责任,而且相互协同。更具体一点,一个组方是攻还是守,还是攻守兼顾,还是攻多守少,攻少守多,是全面兼顾还是直捣中军,全在医生心中的经营。
在绘画,是「笔以达气,墨以生韵」。在医学,却是「针以贯气,药以生效」。
当然,绘画与书法有相近之处,当全神贯注于其中,以手运笔,同样具有行气畅神、愉悦情性的功能,而观赏绘画更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
绘画者,通常还要师法天地,与自然为友,游走于名山大川之间,「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但身体能得到不断锻炼,心胸自然也平和开阔,畅情而怡神。
这,其实就是最好的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