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开通公众号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
我是一个曾经脚跨阴阳两界的人。一个炎热的南京夏夜,聚会结束后几个同学去紫霞湖纳凉,不会水的我在浅水区戏水。突然,一脚踏空,滑进深水区,而周围没有注意到我。在水底我仿佛进入一个空灵的世界,空白而安静。本能让我挣扎出水面,喊了一声“救命!”
如果我就这么死了,回顾一生,却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活着?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没想过这个问题吗?我想不是!这是绝大多数人共同的痛点。
这难道不是所有人应该思考过的问题吗?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死神的镰刀下一次有意或者无意割走我的生命之前,我要想通这个问题,用后半生的努力把前半生的烂桃子酿成一杯果酒。
我的思考之旅从读书开始,读书和实践是输入,而写作是最好的输出:每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文章,坚持20年再说,顺便给两个晚辈做个榜样。目标是:广度、深度、向内、向外。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01 广度:搭建知识体系
知识层面增加人的见识和知识。没有见识和智识,就没有诗和远方,脚走得再远,心还在原地。
技能层面是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是立生之本。
精神层面才能回答我的困惑。哲学,历史和心理学是人生的阳台,文学是阳台上的清风,文学不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故事总是在不断重演。
在这个框架下,会产生两个效应。
质变效应:如果你觉得读书没用,那是你读的书还不够多。所以,笛卡尔才说: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我每天午饭后看半小时诗词和古文,看着看着,自己就能写诗填词了。
复利效应:随着学习的积累,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是加速的。
四个读书要点:
选择。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我喜欢读千古不衰的经典,那是与智者的对话。你认为你有一个很牛逼的想法,读书的时候却发现前人早就想到,而且思考得比你深。
忍耐。学习和写作都是反人性的。但战士不是不怕死才去战斗,作者也不是有了灵感才写作。慢慢把不舒适区变成舒适区,现在对我来说,学习是件轻松而快乐的事。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把“阅读”变成“悦读”。
突破。提升到一个平台后,再进一步,已经不是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了。你需要读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来提高高度,拓宽视野,实现知识的跃迁。
贯通。而如果你读得足够多,就会发现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讲同一个道理。我跟着胖子老师做了5年的金融市场数字化分析,发现在时间点上,总有突发事件造成剧烈波动,但事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分析其他事件时,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很多事情遵循相似的循环重复的运动规律,这是因为宇宙的规律带动着地球上万物一起运动。当然,这种规律总有不为人所控的例外,所以,要对自然保持敬畏。
02 深度:改变思维方式
我真的开始理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量上,你动笔时,各种想法和好句子不断涌现,仿佛不是我在写作,而是文字透过我的笔而来。在质上,讲话、写作实现结构化地分析,形象化地呈现。
到这个层次,很多说不清的技能都变成暗知识,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你不能完全学到别人的经验,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和体会。所谓文学家的“辞不尽言,言不达意”,所谓佛家的“不可说”,所谓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把能够说的说清楚,对不能说的保持沉默。”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思维方式。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有两个思维方式会深刻地改变我们:
一是整合思维:不要把事情当成二元对立的结构,用整合思维来分析问题。我们既要吃肉,又不要吃太多。既可以讨厌一个人,又可以共同促进工作。既可以拥抱新事物,又可以重新发现旧事物。既可以左手论语,又可以右手算盘。既可以规范,又可以对市场敏捷反应。既可以品茶读诗,也可以喝酒打牌。中国诗词大会连续看了9期,但是第10期决赛却没有看,因为我在打牌。
顾城说:“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而我希望,他们是同一个人……
二是辩证思维。白话式的表达是“没有绝对的白,也没有绝对的黑,只有绝对的灰”。哲学化的表达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诗歌化的表达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常常问自己:我们追求的东西值得吗?再进一步,用损害别人的方式谋取利益值得吗?每个得到,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每个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
03 向内:一切行为都是潜意识
有三种途径可以深入内心:哲学、心理学、文学。这些书并不好啃,相比之下,好读的畅销书不是因为写得好,而是因为写得浅。一半以上人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了的书,不是专业书,就是好书。还是应该读好书,因为你思考什么水平的问题,你就成为什么水平的人。
我对冰山下的内心世界,有几点认识:
你是别人认同和自我认同的产物
释放本能是最对得起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少了一点人类的荷尔蒙,少数人缺乏男人的荷尔蒙
我们恪守的传统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都会变化,都可以推翻
我们追求的外在东西大多没有意义。而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
反过来,用一句话总结: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改变了内心的声音,也就改变了你的行为。因为一切行为都是潜意识。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04 向外:与真实世界的链接
拿起书,就进入另一个世界。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放下书,回到万物互联的真实世界,用思考和行动的指纹来解锁人生问题。
现实,才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战场,心理学也认为关系应该在现实中产生,在现实在发展。
找到意义和乐趣。在工作中懈怠的人是不明智的。工作是公司的,时间自己的。所以,工作和生活并无本质区别。所以,一定要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探索意义感,所以才有了原始图腾、宗教和哲学。
建立内部评价标准。绝大多数人是用外部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我更倾向于向内在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我很喜欢自己,很欣赏自己。别人的评价,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知道我的智识水平比这些人高,我看问题比他们深刻。至于在生物链的位置,往往由其他因素决定的。
别傻了!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都说了: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像从前一样生活。
合作。我们既可以在内心厌恶一个人,决不低估人性之恶,又能保持充分的得体,还能一起合作做成事。不能只是傻逼式的“做你自己”,而是以世俗接受的方式,听从自己内心声音。林子里有很多鸟,他们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只,也是灰色的。
总之,“广、深、内、外”既是为了让我们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也是让我们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生命不是消失,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物质不灭,生死循环。当我消失在这个地球的时候,我留给下一代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我最后的告别,也是我最好的告别…….
我并没有想明白我的困惑,也许最好的思考方式是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那是对一生的提前总结,也是一个人的行动目标。大部分人的墓志铭可能是:他活着的时候,不是自己;他死的时候,其实也不是自己。
而我希望我的墓志铭是:
他没有活成正确的工具,
他也没有活成别人期待的面具,
他首先是人性真实的自已。
他回到过历史的远处,
他深入过内心的深处,
他消失在诗意的远方……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 向死而生|没思考过死亡,就没真正活过—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