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书主题是“帝国兴衰”,本周精读书是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书封所谓"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恰好下周有参观安排,领导让完成一个撰写“大沽海战沉思录”的任务,而这周美英法也对叙利亚发起空袭,深感弱国无外交,强国必先强军,能战方能止战。不禁思考继大英帝国、苏联之后现存的帝国算上美国一个,我们国家算不算"帝国"呢?或许我们已经是一个帝国了,但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谓的帝国不是一定要对外扩张,而是由于规模足够大,能够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对别人有影响。对此,就像大英帝国给世界带来自由市场经济和议会制,美国带来了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我们也有独特的历史使命在肩,也仍需要做好能够提供一部分国际公共产品的准备。所以,这时候阅读“帝国的兴与衰”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主题,可以说非常应景了。
版本选取的是席代岳先生译版,全套书一共分为六卷,据说总计超过380多万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鸿篇巨作,在豆瓣、知乎上不少人都将其归为“有生之年并不一定读完”系列,由于时间原因,这一周我只读了第一卷前半部分:五贤帝时代——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部分,在此简单记录一下。
在阅读这本大部头之前,非常有必要先了解这套书的写作背景,这不仅利于我们顺畅地进行阅读(席先生毕竟吧不是专业历史学者,有些语言翻译得确实有点晦涩,硬伤也颇多,但也非常了不起了),也有助于我们对这部著作所处的历史坐标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这部书是一部讲宏大历史的著作,它的成书年代同样是处在另外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欧洲的启蒙运动,两者之间有着非常隐秘的关联。
一、《衰亡史》写作的历史坐标
罗马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世界级帝国之一,分量可以和中国的汉帝国、唐帝国相媲美,它的兴盛和衰亡,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古到今,每当欧洲人想要开展“文化寻根”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会到希腊罗马的历史里去找。尤其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距离罗马帝国灭亡还没多少年,罗马问题更是历史学家吸取教训、汲取养分的源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历史概念需要澄清一下,在我们东方人的印象中,所谓的罗马帝国只是在人们熟知的凯撒那个年代,随着蛮族入侵,罗马城陷落,之后就没了;但实际上在欧洲人看来,一千多年前蛮族攻陷罗马,灭亡的只是西罗马帝国,后来迁都到东部的拜占庭,依然以罗马帝国正宗法统继承者的身份一直坚持到了1453年,随着后来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也灭亡了,整个罗马帝国才算完全终结。也就是说,罗马帝国不只是一个古代国家,它也有一只脚跨进了现代了。在这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也是坚持了这个观点,它从公元96年罗马五贤帝时代开始,一直写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前后后涉及一千三百年历史。
作者之所以从五贤帝时代这个时间点起笔,就是要探究罗马帝国从衰落到灭亡的线索,为启蒙运动的欧洲提供历史借鉴。五贤帝时代是罗马最后的黄金时代,在这之前,整个帝国总体处于上升通道,在这之后就江河日下了。在作者看来,了解一个巨大帝国是怎么一步步瓦解的,对现在的社会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书的18世纪,距离欧洲人认为的“15世纪罗马帝国终结”不过两三百年,就像一座大厦倒了之后余波还在,这些余波就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整个欧洲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以“理性主义”为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批判和自我反思。罗马帝国衰亡,既是反思的对象,也间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往深了说,这几百年间的历史,都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与此同年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美国《独立宣言》签署、瓦特的第一批蒸汽机出厂,而在这不久,法国大革命拉开序幕。对于这些事情,很难用做推理题一样,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是谁导致了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在启蒙运动的大潮下熏陶,又共同塑造这个时代。
作者吉本就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英国中产家庭,年少时体弱多病,性格内向,反而让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在这段时间里,作者接触到了启蒙运动前期很多思想家的著作,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等等,对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比如他早年曾经信仰天主教,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反教权”这个思想的影响,又改信了基督新教。在动笔写《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后,他甚至把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看作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给予了批评态度,即“基督教灭绝论”。
这个观点颇具争议。我们需要辩证地思考,考虑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如果说内部因素最重要,那为什么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还在?不仅还在,而且还活得不错。要知道,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都是一样的,要说基督教的教义之争,在东罗马帝国争吵得更凶。
爱德华·吉本可能吉本实在太热爱罗马的历史了,所以写作过程中常常带着浓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开创性的伟大著作,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法,在这部书被创作之前,欧洲还从来没有过这样规模巨大的“通史”类著作,即便有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要么就是对某一时代的描写,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神学史观”。吉本的写作手法完全不一样,他坚持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对罗马帝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民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他非常注意史料的考据,甚至有两年时间还承担了半个考古学家职能。正是由于作者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这部作品才得以成为经久不息的传世经典。《国富论》的作者、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罗马帝国衰亡史》足可以让吉本列入欧洲文史界的首位。” 著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历史写作的专家汤普森指出“《衰亡史》代表的是十八世纪启蒙时代一切说英语国家历史著作的最高水平”。
知乎上的大神从英语语法上的解读《罗马帝国衰亡史》应该怎么读,膜拜 - mooncatcher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981377/answer/297016867该书的各卷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
第一卷、五贤帝时代
第二卷、由军事改革和普发公民权引发的塞维鲁王朝
第三卷、著名的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的一次全面社会危机)
第四卷、四帝共治、东西罗马分野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五卷、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中兴和困境
第六卷、东罗马的衰落和整个罗马帝国的灭亡留给后世的历史教训
二、五贤帝时代的兴起和衰落
在第一卷中,作者的主要观点非常鲜明,即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度让罗马帝国迎来了五贤帝的黄金时代。
五贤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马可·奥勒留从公元96年到180年,相继有五位贤明的君主担任罗马帝国皇帝,在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罗马帝国无论是国力还是民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整个帝国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由于这五位皇帝都以仁政著称,所以被称作“五贤帝”。
凯撒和屋大维处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渡时期,距离五贤帝时代不过100多年,因此,这时的共和思想依然非常深厚。由于罗马五百年的共和传统深厚,在它转变为帝国之后,仍然保持着共和的形式。
按照罗马共和国的传统,罗马的权力架构由公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相互制约,是一种平民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制的混合体。公民大会是由罗马人从基层一级一级选上来的人组成的大会,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元老院代表贵族利益,是罗马特有的一种权力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时代的一百位家族首领;执政官,是负责执行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决议的人。
理论上,执政官应当由元老院选举产生,但随着罗马共和国末期军事权力的上升,选举越来越流于形式,直到凯撒掌权,把自己任命为终身独裁官,共和制也走向解体。由于凯撒的权力短时间内上升太快,他也因此遭到元老院的人刺杀。在此之后,屋大维平定内乱,改组政府,建立了集军事、经济、宗教大权为一身的独裁政体“元首制”,他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元首制最主要的特征是:元老院已经不再对国家领导人具有关键性的抗衡能力。
罗马帝国的皇帝和中国古代的皇帝,含义不太一样。罗马虽然也叫做“皇帝”,但本质上,这是一种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由于之前500年的共和传统,罗马的社会心理不允许出现像同时期中国那样的“家天下”的传承,但此时元老院的选举已经不起作用了,世袭的血缘传承又不被接受,所以屋大维死后到五贤帝这80多年间,刚刚诞生不久的罗马帝国出现混乱。起初,是把皇位传给养子,再往后,由于军事权力上升,军人阶层已经成为一个小集团,又出现了军人拥立皇帝的情况,比如暴君尼禄和卡尼古拉。在皇位的传承上,不遵守血统继承,但这也带来了混乱。
公元96年,涅尔瓦在登位后,找到了当时有很高声望的图拉真,将其收为养子,把他视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就这样,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度诞生了。罗马在接下来的80多年里,迎来了罗马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之所以能够降临,正是由于从公元96年开始,罗马帝国采取的这套举贤任能的皇帝传承制度。在五贤帝时代,皇位不是依靠血缘继承的,而是在上一个皇帝生前就开始寻找、挖掘帝国内部有才干的人,收为养子培养,然后让他继承王位。这种制度既保证了权力的平稳交接,又让下一任皇帝的才干得以施展。贤明的君主密集出现让罗马迎来了黄金时代。
图拉真——“最佳领袖” 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的图拉真纪功柱当然,直至皇位传承的任人唯亲,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也开始终结。
五贤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马可·奥勒留,是一位“哲学家皇帝”,著有《沉思录》。奥略留一生戎马生涯,文武兼备,但是,他没有坚持之前四位皇帝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度,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康茂德。这也破坏了之前沿袭的养子继承制度,康茂德缺乏政治经验,在遭到刺杀后对治国失去兴趣,而任用禁卫军。在引发矛盾后,也被禁卫军杀死。康茂德死后,罗马帝国又开始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乱,并且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曾经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马可·奥勒留——哲学家皇帝总的来说,尽管吉本的这套书很厚,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他不喜欢像传统史学家那样一本正经、枯燥地记录历史事件,也不喜欢像演说家那样,过分地雕琢华丽的词藻。他的行文极其流畅,又很有节制。吉本用无限叹惋的口气描写了罗马的黄金时代,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讲罗马衰亡的历史。书中有皇帝和元老院的争斗,也有讲禁卫军暴乱的情节,还讲到了十字军,甚至最后还有关于文艺复兴的评述。读的时候千万不要看着书那么厚就着急,慢慢地读,也是一种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