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友广场读书
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二)【490】2023-10-8(2

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二)【490】2023-10-8(2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3-10-07 23:48 被阅读0次

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二)【490】2023-10-8(2)

曾国藩入职翰林院,除了本质工作抄抄写写,也加入了当时文坛影响巨大的桐城派,桐城派三大思想家方苞、刘大櫆、姚鼐,曾氏非常敬仰姚鼐,刻苦钻研姚鼐的古文,并拜在姚门下。

姚鼐((1732年-1815年)),安庆府桐城人(今安徽桐城)。桐城派古文传到了乾隆时期,康乾盛世背景促成了姚鼐将桐城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名噪一时洛阳纸贵,桐城派的影响达到新高度。姚鼐富有创见性地提出"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是一个作者的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姚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曾国藩继承了姚鼐的美学新思想,咸丰十年(1860)正值京城大乱、湘军太平军战事胶着状态,曾氏百忙之中仍然研习姚鼐美学,在三月十七日的日记里记下:“吾尝取姚姬传先生之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过于阳刚之美,曾国藩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雄、直、怪、丽。并对这四种美学作了说明:

一、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二、直:黄河千曲,其体扔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

三、怪:奇趣横生,人垓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四、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后来,曾国藩又在日记里,再次加入阴柔之美,也是四个方面,即茹、远、洁、适。共把古文境界定为"八言"刚柔之美:" 尝慕古文境之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之文章,略得八美之一,以付斯志。是夜 此八字言者,各做十六字以赞之,至次日辰刻作毕。",阴柔四美如下:

一、茹: 众义辏辏,吞多吐少。幽独茹含,不求共晓。

二、远: 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三、洁: 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鉴。

四、适: 心境两间,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曾国藩精通八股文,儒理大儒,而后又兼读百家,在此期间,潜心研习桐城派深受姚鼐的影响,后来作圣贤偶像,从古至今共有三十二位,姚被曾氏列入圣哲之中。《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曾氏可谓是典型的“爱屋及乌”新版故事。

相关文章

  • 870.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

    曾国藩“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身为晚清军政大臣的他,也是近代作家、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 01 文章的雄奇之道 儿子...

  • 不一样的曾国藩(8)

    不一样的曾国藩(8) (续接前文) 第一章 族迁湘乡始祖公 浪子回头曾玉屏(二) 曾氏谱系简述 谱以曾参为一派...

  • 呆萌的小小鹿🦌No.4

    1. 今日读曾国藩家书第一卷: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 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

  • 21天练字 Day2-3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

  •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今天继续共读《曾国藩》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曾国藩去了翰林院,然而一口难懂的湘乡话,长得土头土脑,穿得土...

  • 曾国藩谈诗文写作(一)

    曾国藩不止一次说过:“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曾国藩的古文和诗歌创作在当时即负盛名,后世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清史...

  • 曾国藩与左宗棠

    这几天读曾国藩传,又有些感慨。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都是湖南人,一个出生于湘乡,一个出生在湘阴,...

  • 【连载】谁搞垮了曾国藩(2)

    《谁搞垮了曾国藩》讲述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1833年,23岁,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8年,28岁...

  • 不一样的曾国藩(114)

    不一样的曾国藩(114) 第十七章 大获皇恩庶吉士 恩师改名“曾国藩” 曾郭二子结伴返湘乡 话说,曾子城与郭嵩焘也...

  • 【056】《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七次科举之痛

    大家好,我是小漾KK。 今天又是日更的一天。 从白杨坪走到湘乡县城,再从湘乡县城走到长沙府,这是曾国藩父子并肩走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二)【490】2023-10-8(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wv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