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第一种,把“适”解释为厚,引申为亲,靠近,亲近;把“莫”解释为薄,古时“莫”字也同“漠”,引申为漠然,疏远。“无适无莫”就是在为人处世上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
第二种,因为“适”与“敌”两字可以通假,便把“适”解释为敌,敌对的意思,引申为反对;而“莫”字可以通“慕”,羡慕的意思,引申为爱慕。这样“无适无莫”就读作“无敌无慕”,就是既没有一定要反对的,也没有一定要爱慕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一定专主的,也没有一定反对的,一切行事,只求合于时宜、合于道义。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当有志于道的士,一步一步的走上去的时候呢,他慢慢的就成长为一个君子,在他的心目中呢,就会有一种认识,“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只要是该去做的,就要努力去做,一切呢以仁义、道义,作为立身行道的唯一准则,慢慢慢慢的呢,他也就会进入到孔子所描述的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一个状态,他的生命呢,由此就会变得更加的自由,超越,洒脱,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