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痴了似的听《红楼梦》原著诵读,发现了一个男声读的挺好,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睁眼听、做饭听、做家务听、睡觉听。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听,我把家里重新倒腾了一遍,洗了好几茬东西。
换了个声音后听不下去才发现,声音真的有感染力和凝聚力。
且不说声音,暂说回《红楼梦》,可能是潜意识影响,也有可能是真的有所感,总觉得后40回很出戏,没有了沉浸式的体验。
《红楼梦》的伟大自不必说,各种如雷贯耳的大师都已经进行过解说了,譬如,周汝昌,刘心武,近几年的蒋勋等前辈。他们的解说已经细致到不能再细了,比如,黛玉前身绛珠草是什么草,一众大咖引经据典,展开长篇大论;又比如秦可卿到底或是当朝公主,她房里悬挂的画是御赐等等,这些解说让人更觉精彩,如望远山,一重一重又一重。
即便仰视着这些大师们,还是忍不住写写自己的瞎评,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师们的着眼大,着手细,那我就剑走偏锋,拽出冰山一角唾沫横飞一番。毕竟,瞎评嘛!
有些书像孙猴子大闹天宫一般,花样百出,上天入地的折腾,可是一番闹腾后除了当时的刺激,过后多巴胺分泌完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总结起来就是没有营养。但好的作品让人徐徐跟着走进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体味人间百态。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每常读常新才是好书。
《红楼梦》的内容量真是巨大,我有时候在想,同样都是人脑,为什么曹雪芹大师可以这么有才呢?人物性格分明立体,互不相同,世俗人性揭示的残酷而真实,玄学、诗词、中医学、典故、历史人物等等都可以作为教科书,简直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可惜,书稿只留了80回,我在这几天听书的时候每每叹息,如果后面的也是曹雪芹写的就好了,真想知道每一个玲珑剔透的可人儿究竟是什么命运。
当然,也不能没有深浅的说高鹗续的不好,但遗憾总归有的。毕竟曹雪芹有他的风格和立意,高鹗又有自己的见解和态度。
以前听人说高鹗续的不好时,我会悄悄想: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但是重新听书时我也罪恶的产生了这种想法。我知道这不好,要不是高鹗,《红楼梦》说不定已经被时光老爷爷带走了,我们没有福分与它见面,也不会有那么庞大的红学会。还有,有可能《红楼梦》永远没有了结尾。
你看,人就是这样,《红楼梦》里的人难做,《红楼梦》之外的人同样难做。
那么,为什么我也产生了这种想法呢?
单从人物性格转变画风说起。
1.
前80回里曹雪芹不断通过各种言谈举止和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并不直接点破TA的性格。这种感觉犹如跟人相处深了以后的切身体会,真实而客观。而后40回突然没有了这种遥远感和朦胧感,一下子直戳要害,失了美感。
前80回里一干人等性格透着浓浓的温情,每个人的身上都能读出那种踏实亲近的感觉,不浮不夸,就连呆霸王薛蟠都能为说妹妹的话过激而掉眼泪。
还有袭人,真是让人觉得太美好了,即便有点小心机,在不动声色里显现出来也会让人觉得非常能理解,比如她去跟王夫人说了一通话,并建议把宝玉挪出园子外。这是什么意思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后既赢得了好名声,一举拿下王夫人的心,又给宝玉黛玉设置了隐形路障。这种暗戳戳的隐而不漏的心思不通读完发现不了。这特别像现实生活中跟一个人相处,即便他很好,但是时间一长,性格里的某些缺点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回头想想瑕不掩瑜,遂还是放心与他相处了,总体来说也厌恶不起来。
而后40回里袭人没有了这种类似日常相处的感觉,没有了沉稳和睿智,倒像是突然跳出了我们的世界,变成了另一个刻意塑造的人物,她一反常态思忖起了自己往后的生活,想试试未来的正房黛玉对小妾的态度,还一连两三次的去,这种不克制完全崩塌了袭人的人设。我很理解前80回里的袭人,心里有一盘棋,落子无声,每一步棋都盘算好的,而不是冒冒失失把自己老底揭出来。她有希冀却也心存美好,她为余生考虑却也慎之又慎。
前80回的袭人美好有教养知分寸,后40回的袭人一下子低了几个level,唉......
2.
让人心痛的还有黛玉的转变,前80里的黛玉敏感细腻,偶尔是促狭鬼儿但不刁钻,她的防备是因为内心有短缺而不是本性就坏。她之前对宝钗言语不善了些,但是自从两人说了掏心窝的话,她真的认识到了宝钗的好之后立马把心交付了对方,对宝钗全然没有了嫌隙。不仅如此,还叫薛姨妈为妈妈,这是何等的率真可爱?后来当自己说错话后宝钗悄悄瞪他一眼,她也红了脸立马岔开话题,放以前她要么不理要么多心偷着哭。
虽然之前每每跟宝玉阴差阳错闹不愉快,但是两人心心相印互相懂对方以后就再也不猜忌宝玉了。归根结底,黛玉的形象是多情,敏感、心气高、有傲骨、聪慧、温柔兼非常有灵性的女孩子。
前80回里她爱哭,是因为她重视感情,珍惜自己的羽毛,多半是悔自己命该如此或言语不当。
后40回画风一转分明又变成了有点刻薄,惹人讨厌的爱哭鬼。在她吐血后院子里的婆子骂人时她居然扯着嗓子直喊:“这院子住不得了!”
前80回只说她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痛苦,并未撕破脸皮露骨的说贾母等一干人嫌弃她,后40回里却撕开美感,直挺挺的让读者看这个怨妇般的现实。匪夷所思的是黛玉在梦里苦求贾母凤姐等,希望留下她,央求无望后居然转向宝玉怨宝玉竟是个这样无情的人。唉,一声叹息!恐怕前80回的黛玉都要掐死后40回的那个自己。
后40回里爱哭,是因为她总在怨别人,像个怨妇。
这对比,高下立判。
所以我总听着听着就出戏。
3.
可惜的还有湘云,她直率,虽然常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但是湘云不傻。湘云娇憨可爱,她会大大咧咧穿着贾母的袍子或者宝玉的袍子出现在大家视野里,引得众人笑翻天,但是也尝尝审时度势,不该说的话不说,该明白的事儿一样没少。后40回里,湘云俨然成了个傻大姐,黛玉口吐鲜血后连丫鬟们都懂得不声张,湘云却没头没脑的叫出声来。因此,湘云也跌下了神坛。
想吐槽的还有很多,宝玉没有了灵性,我读不出他曾和黛玉相对而泣的有口难言,相反,宝玉却没来由的胡乱伤感,鲜明的性格一点点模糊起来。
薛蟠真个成了呆霸王,又呆又横,要知道薛蟠调戏了柳湘莲被毒打以后,再逢柳湘莲反而被柳湘莲所救,二人成了拜把子兄弟,当柳湘莲出家走家薛蟠还伤心了很久。薛蟠是反派但不是非黑即白一刀切的坏。
贾母成了话唠,絮絮叨叨多少失了些威信;丫鬟们的对话拎不出重点,总觉得漏听几句也不碍事。
可能先入为主吧,也许由高鹗从0写起也同样精彩,毕竟抛开前后的落差,后40回同样很棒!这就如同当年看《大明宫词》一样,看惯了周迅,一下子换成陈红真不适应,但是也越看越适应。大概我听到100回之后也会再度适应吧!
谁说少不读三国,老不读红楼的?红楼里面除了爱情,还是有很多面的,它就是个缩微版复古版的社会啊,包罗万象波诡云谲,正应了那句“世世重重叠叠山,人心曲曲弯弯水”。
故事很多,感慨也很多,不能一一而足。其实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一部血泪史等着我们去翻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