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元代谢宗可在《雪煎茶》中这般描写。
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到:贾母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妙玉奉了老君眉茶后,把宝钗黛玉宝玉拉至耳房内吃体己茶。茶味清淳无比,令人赞叹不已。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看来,雪水煎茶实属妙事一件。
古代文人雅士爱将梅花枝头积雪扫下,装瓮,贮藏地窖,夏季饮用,借以解暑。
其实让黛玉赞叹梅花雪水㵸出的茶清淳无比的原因,是因为雪水的结构状态与普通水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的形态变化总是先由水蒸气凝结为水,再由水凝结为冰。而雪则不同,大多是由水气直接凝集而成,在这种剧烈的冷凝过程中,很少混入其他气体。这种排除了其他气体的水,结构紧密,表面张力大,分子内部压力和相互作用的能量也显著增加,与生物细胞液非常接近,故而易为生物体所吸收。当雪水进入生物体后,可激发酶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表现出极高的生物活性。
因而口感体感俱佳。
北国江城无梅花,却是雪的大宝库。
远离城市,深入林区,找一干净清洁的雪并非难事。
戊戌年正月初六,天高风和,日光静好。
慢悦生活馆与竞哲琴社邀一众书画家琴友茶友,至蛟河市天岗红丰众逸苑举行新春小聚。
都是彼此熟悉的友人,无需寒暄,小憩后即携坛上山。
用来盛雪的是那种内外施釉的本地产陶制坛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早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车行山脚下,已无路可走,人手一只携坛沿山道缓步前行,十二人得十二坛雪,相平老师后来笑说这个数字毫无预谋,纯属“佳偶天成”。
行至一山坳里,雪坡深厚且平缓,由守义老师说:这里雪不错,就在这里采吧!
只见各位老师和我们像入了宝库的探索者一样,小心翼翼而又欣喜万状地扫开表面的雪,或用双手或用簸箩把雪装进坛内。
雪粒晶莹得像白糖撒地,铺得漫山遍野。
梅花上的雪煎茶清淳无比,那么用这个寂静山林里的雪粒用来泡茶会是什么味儿呢?待体验,待考究。
由老师说在山的更深处,他另有一处玻璃房子和草屋,待六月春浓时,芳草萋萋处,再约众人生碳煎水㵸春茗。
实在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那时候流日似火,烹饮清茶不仅解暑降温,更可于一盏间感受冬雪之清冽、春芽之鲜灵。季节流转时光交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岂不美哉?
小心翼翼将装满了雪粒的坛子拿回来,先用保鲜膜封了坛口,再用草纸敷盖一层,最后各位书画家们纷纷挥毫题字,把写着“顺”“福”“露”的方型红纸贴在自己带回来的坛口上,以作标记。
由老师早安排人挖了两米见方的地窖,用来藏雪之用。众人小心翼翼地将坛子排放入地窖内,交由众逸苑张总代为保管贮藏。另约数月后,再携清友行煎茶、品琴、赏画、论字之雅集。
兴尽,返程,夕阳西下,远山如画。
车队急驶过宁静的村庄,明天又将回转到各自的工作角色。
而这个春节,因为这次采雪之行,多了一些轻松的惬意。又因为深藏于地下的冬日之雪,对未来的春天及夏天充满了期待。
人生,不就是因为有了期待和好奇才充满意味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