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京都居酒屋》中,作者以序阐述了居酒屋中的平等主义。作者是位女性,记者出身,所以很自然地从性别平等探究起,可惜日本是个传统的东方国度,对女性的歧视对待处处存在,连去居酒屋放松地喝杯酒也会遇到。如果排除性别因素,居酒屋就是最能彰显人类平等的所在了。无论高低贵贱都能在这里放松自在地融洽相处了,实实在在的一个居心地治愈地。文中说到让灵魂得以栖息的"第三空间″,在法国是咖啡馆,在英国是小酒馆,在日本是居酒屋,在中国呢?遍布中华大地的各式茶馆?
以下是一些文字碎片摘录:
他和那些每天围住在吧台前的熟客一起,共同构成了京都的一个个小宇宙。
在居酒屋的时间都是工作时间,这就是日本文化。
开始思考居酒屋的存在,这里看似只是一个喝酒的场所, 其实藏着许多社会的隐形不平等。 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的时代细微变迁之处,但在居酒屋这个微缩的社会版图里,它可以被人看见。400年前居酒屋这一形态开始流行江户时代, 是因为彼时的江户有许多单身赴任的男人,外食文化盛行,如它的名字一样,成为男人可以"久″居其中的"酒屋″。 如今日本全国的居酒屋总数超过16万间,虽说已经日常化, 但男性客人总数人是压倒性地多。
无论身份地位、性别、年龄如何,坐在]字吧台前的人们一视同, 坐席不分高低,喝着同样的酒,吃着同样的下酒菜,若和邻座的人聊天,双方的对话也是平等自由的。
选择居酒屋的准则:以老店、小店为佳,从不去连锁店。居酒屋是慢慢饮酒、享受氛围的地方,身处其中的"居心地″很重要,这样的环境只有在小店可以实现,那些吵吵嚷嚷的连锁店无法想象。
一家居酒屋的性格,就是一个店主的性格。这里是生活里最能让我松一口气、得到治愈的地方。
每天被居酒屋治愈的熟客总是独自前来,这也是居酒屋的美学--群众中的孤独。按照人类生活的"三个空间″理论,能够实现"无职业、 无性别、无身份″的平等主义、并且让灵魂得以栖息的"第三空间″,在法国是咖啡馆,在英国是小酒馆,在日本无疑就是居酒屋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礼仪,更加需要尊重时间,是在漫长时间中才能建立的一种"不太熟的熟人关系″。
我写下这些居酒屋,想写的其实是"相遇"" 理解"和"日久生情", 以及在这之中一些充满仪式感的"告别″。居酒屋的人生,是我在日本的寺院里偶然读到的那件禅语:人生一生,酒一生,蓦然回首,放眼处,皆已成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