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九五】
余游览久,得人佳句,必手录之。过安庆,见司狱许健庵扇上自题云:“权支薄俸初成阁,自爱闲曹好种花。”到黄公垆杏花村,见陈省斋太守有对云:“至今村酿黄公酒,依旧花开杜牧诗。”庐山开先寺见程巨山有对云:“树里月光才露影,山中云气不分层。”小姑山有俞楚江对句云:“入寺恍疑雨,终宵只觉寒。”巨山姓程名岩,余己巳同年,官至少宰。
安庆,简称“宜”,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明永乐元年(1403),安庆府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清顺治十八年(1661),安庆府隶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江宁)。康熙六年(1667),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俗称安徽省),仍寄治江宁。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省治由江宁移驻安庆,安庆始为省会,自此省、府、县同城而治。民国十六年(1927)十一月成立安庆市。1988年8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实行地、市合并。
司狱,音sī yù,释义:1、掌管刑狱的官员。汉·扬雄《扬子法言·先知卷第九》:“如有犯法,则司狱在。”2、元刑部设司狱司,明因之。清刑部内设提牢厅,设主事满洲一人、汉一人,司狱满洲四人、汉军二人、汉二人,经承二人,医生二人。其职掌是,稽查刑部监狱南北所的罪犯,领取和发放囚衣、囚粮、药物等事。
许健庵,无考。《随园诗话·卷六·四〇》对其有记载:“余在安庆许司狱席上,……”
闲曹,音xián cáo,释义:1、闲散的官职。《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或还之阙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沈从文《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十年后跑了半个中国,还是在一个少校闲曹的位置上打发日月。”2、清闲的官府。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中国内阁,昔为枢要,今如闲曹,比之各国,固不同矣。”
黄公垆杏花村,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秀山门外,依城近衢,靠山濒河。村旁有古井,为杏花村酿酒之泉,并有黄公酒垆。后人称此井为黄公井或杏花村古井。大唐会昌年间(844—846),池州刺史杜牧行春遇雨,写下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就是池州的杏花村。明嘉靖《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旧有黄公酒垆,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嘉靖间同知张邦教访得后移置教场前,立亭表之,联云: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池阳名胜类编》:黄公酒垆,在杏花村,相传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演武场前有古井酒垆遗址,所存井阑有旧篆,今已泐,明大尹李岐阳题“杜刺史行春处”六字。清乾隆《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其地。清康熙十三年,20岁的杏花村人郎遂(1654—1739)出于对杏花村的热爱,历经十一年艰辛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乾隆年间作为全国唯一村志收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清代诗人李旸《客中有怀黄公酒垆》有“每忆村醪神辄往,若逢寒食兴尤赊”之句。可知杏花村黄公酒垆的确盛产美酒。黄公何许人?清人沈思伦《黄公酒垆》诗云:“名字何无姓是公,垆头犹指井泉中。汲通如饮游人醉,不用悬帘早飏风。”黄公名字、事迹,无从考证。按:黄公垆,典故,亦作“黄公罏”。《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黄公酒垆,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垆”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池州的黄公酒垆与此无关。
陈省斋,无考。按: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又字省斋,号松鹤老人,别号天一道人。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清代儒学家、文献学家、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三藩之乱”中,被以叛逆论,谪戍沈阳。在沈十余载,奉天府尹邀其参与《盛京通志》、《海城县志》、《承德县志》、《盖平县志》的纂辑修订工作。康熙三十七年(1698)东巡沈阳,梦雷献赋称旨,召还京师。次年为康熙第三子胤祉侍读,据藏书汇编成《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即位后,梦雷又遭谴责,复谪戍黑龙江。乾隆六年(1741)卒于戍所。著有《松鹤山房诗文集》、《周易浅述》、《天一道人集》、《闲止书堂集钞》。按生卒年分析,本书中的“陈省斋”与陈梦雷非同一人。
开先寺,今庐山秀峰寺。五代南唐建,在今庐山南麓。《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开先寺,“(南唐)李中主所作也。初为书堂,其后中主嗣国,乃为僧舍。及中主徙豫章,盖尝弭节于此,故榻与画像存焉。寺后有瀑布泉,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谓此也”。《清一统志·南康府二》:秀峰寺“旧名开先。本南唐李中主书堂,后为寺。宋太平兴国二年,赐名开先华藏。明天顺初复旧名”。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今已经基本毁损。
程巨山,即程岩(1714—1767),字巨山,号海苍。清江西铅山人。乾隆四年(1738)进士,授检讨。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以清节著称。视广东、直隶等省学政,均能秉公选拔人才。
小姑山。又称“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因小孤山的对面有彭浪矶,后世以“郎”作“浪”,化出小姑与彭郎的爱情神话。
己巳,实际应该是己未,即乾隆四年,1738年。是年,袁枚中进士。另,查乾隆四年殿试进士名单,程岩名列三甲。
少宰,音shǎo zǎi,释义: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列国中亦有置之者。《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少宰如晋师。”2、宋政和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清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石氏云:‘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