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去一年一共读了多少本书?在简书看了多少篇文章?输出了多少文字?
你知道吗?
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纸质书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人均手机阅读时长每天超过100分钟;每个新媒体编辑每天输出1000+文字。
简单换算一下就是过去一年,你可能读了7本书;在手机上阅读超过1000万字,相当于读了100本书;每个新媒体人写出的文字都可以出3本书了。
读书和看手机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读书比看手机重要,但是事实总是不重要的显得更重要。我们利用零碎时间读取的快餐信息,加起来是我们读书的15倍之多。
假如把看手机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个没多少案例可参考,或者说没多少案例可以惊醒我们,如果有的话,大家早就看书去了。
手机是人类的新器官,放弃是不可能了,读书需要专注与耐心,忙碌生活的人们也鲜少有机会。
我们是否还有必要读书?
毫无疑问,当然是很有必要。但是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我们得读书。看手机上的文章也能涨姿势,为什么不彻底放弃书本,多关注几个公众号?
我们读的不只是信息和知识,书中有比这两个更重要的东西——系统。
我们可以拿网课和大学课程做参考,网课其实比大学课程更实用,几乎每个网课都会告诉你一天就可以搞定什么,一个月就可以搞定什么。但是大学却耗费我们一学期,甚至一年去学某一门课程。
这就是系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区别,网课只能教会你如何快速使用工具,你学会了立马能用,但你注定这辈子无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别说造出一个更好的工具。
读书和看手机也是如此,你读的书不仅仅是一堆观点,更重要的是观点产生的背景以及历程。读完一本书,你可能就不需要再读其他同类型的书,但是你读了一篇推文,几十篇推文,你可能还是不知道大家争论的重点在哪里。
读完书之后呢?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为了让读书的价值最大化,我们还需要靠输出来验证。就像辩论一样的,你只是学习技巧,储备知识,却不去实际输出自己的观点,那你注定不会成为一个辩手。
整个社会是需要讨论的,讨论的方向是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网络上的自媒体文章虽然可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但是这种乱象也代表着如今社会大家表达的欲望越来越迫切。而之所以乱象丛生,有两个原因:一是输出者读的书还不够,另一个是输出者之间的讨论还不够充分。
有人造谣,就需要有专业特长的人去辟谣,丁香医生能够有数千万的关注,就是因为不专业输出的人太多了,专业输出者才会脱颖而出。
读书不仅可以优化整个网络氛围,也可以加速内容领域的优胜劣汰。
读书相当于为自己树立一个人格,而看手机则是无数次检验我们的人格是否出现了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新媒体人就是半个作家
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不多了,但是新媒体人却多的数不胜数。很多人认为搞新媒体的怎么着也不会成为作家。
每个人都曾梦想出一本书,或者成为作家,而新媒体人距离实现梦想最近。
一个新媒体人其实就是半个作家,因为我们在公共领域传播了我们的文章,发表了我们的观点,引发了一些讨论。虽然可能伴有争议,但是作家,没有一个不受争议的。
作家确实也有好坏之分,触及法律红线的自然有法律制裁,而符合法律的,我们就只能等着盖棺定论。
而每一个在读书的人,每一个在写文章的新媒体人,每一个在手机上读文章的读者,都在试图用文字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