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到晚上洗澡时间我心里便莫名地紧张烦躁,儿子多半不愿意洗。游戏试过,骂也骂过,威逼利诱等等用上了老母亲的十八般武艺!最终虽然是洗了,可总感觉在消耗自己的精力,也会弄得大家不愉快,这种不舒服感是来提醒我了。
三天前的晚上又是不愿意洗,儿子抓住了我当时心里的纠结:我不想发怒,可又非常沮丧儿子一而再地不配合。试探我爆发的底线。
当时烦躁和无可奈何让我特别难受,于是把球扔向老公!老公正刷手机,嗯嗯哦哦点了头示意他搞定,我便开溜在卧室冷静一下。
听到老公呼唤儿子:“可乐,来洗澡啦!一拖再拖,天天都晚睡!”
儿子比较服从爸爸,爸爸发话会去做,可又不是贴贴服服的,我听到他说:“我要妈妈帮我洗。”爸说他帮他洗,儿子说不要……
我心想这个梗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去跨越,于是理了理思路到浴室接手,我非常郑重认真地看着儿子的眼睛说:“从今天开始洗澡,刷牙,穿袜子衣服这些我都不会再重复重复提(要)醒(求)你做了,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可以自己做到的,现在还给你。”
儿子:“好啦好啦,我现在洗啦!你不要说了。”
我:“好,说最后一段,我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洗澡不洗澡的拉锯战里,我更想多点时间和你游戏或者看看书讲讲故事。当然你不洗也可以,我铺好地上的床垫(本来就是他的床)让你睡,你洗了就可以一起睡大床上,这样你洗或者不洗都有床睡,决定权在你手上了。”
儿子:“好啦好啦,我知道了。”
这翻话没有多少是对话,都是我在表达,以感受来说还行,至少我没有带着敌意去要求,相对以前要平和,带着接纳去试着一起解决,属于中度柔软吧,哈哈。复盘下来觉得可以改善的是表达的时候可以再幽默轻松些,不那么正经。
谈话后今天第三天了,在洗澡刷牙什么的上面都没有耗太多的能量,也不是每个时段都做到很好,有些我还是会提一下,不像以前唠叨,感觉心放松下来互相合作的能量也有所提升。
以上记录的方式还会有迭代的空间。
和儿子“谈合作”的记录刚刚重读了《妈妈是什么》的第二篇文章“所有的花都是‘妈妈爱宁宁’”,其中一段记录了作者和女儿聊合作的对话,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柔和,却又不缺乏力量。
谈“道理”可以谈得那么生活化和充满爱,这是特别值得我练习的啊。
回忆昨晚儿子吵吵嚷嚷不愿意去市场买菜,我们两人无法达至合作,我心里有委屈,觉得天啊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已经陪你玩到六点,我要做饭的啊,家里没什么食材就得去买,我要做好吃的给爸爸啊……
这些委屈和不平直接影响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儿子更闹,我怒气也直线上升。
去菜市场路上和儿子的对话里只会重复硬邦邦的话:
“为什么要去买菜啊,我不想去!”
“因为家里没有我想要的食材啊!”
“直接做饭不就好啦!”
“难道你只吃米饭吗?那菜怎么办?”
“我就是只吃米饭!可以煎鸡蛋!”
“切!你不吃我和爸爸要吃啊!”(内心抓狂:怎么生了个那么不懂谅解别人的儿子!)
“我就是不去买菜!”
“现在就是要去买菜!”
我只想他听我的,理解我的安排。
这种局面不是第一次,重复出现多次,只是我没有察觉到,最后忘记怎么吵着闹着买好了菜。
庆幸这段日子习惯了复盘,写一写是提升觉察的小妙招。我发现当我不被理解的时候心里有许多意难平涌出来,正好儿子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实像。
我卡在不被理解而委屈上,这样是无法主动理解别人。我不是善于理解别人的人,自然也会难理解儿子,儿子更难以生出理解的果实,因为他没有体验过,妈妈对孩子的传承是这样发生的。
回到《妈妈是什么》的那段母女对话,感觉作者是一种非常理解的态度和女儿聊无法每一颗树都拍到的道理。所以我得先从不被理解这个坑里爬出来,下次儿子闹我才能给予多些理解。还有一点是理解不等于要依从,就像作者说的理解女儿想今天把每一颗树都拍到,可这是不可能的,有哪些因素所以无法做到。对话并没有因为做不到而完了,作者精彩的转折是我们可以想想怎样合作可以拍得更多。
所以理解发生后才是两个人真正地链接上了,这时候的沟通会更好些,还能带上自己的智慧。期待我下次践行出来后的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