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从何而来?正确的成就感应该来自做成一件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上。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我们并不产出任何实实在在的物品,而是靠自己的知识技能间接改变事物的变化趋势,从而产生有利于我们的结果。这个变化过程的指导原则,就是我们的成事之道,每个人都应该看清并掌握一套自身受用的成事法则。本期分享书籍《成事》,作者冯唐。

如果现在回忆,想一想自己过去都成了哪些值得一提的事,我们的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什么?一片空白?不知所云?还是胸有成竹?如果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么就需要仔细看看我们做事是否遵循了作者给我们建议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得当,你自然能成就很多大事。居高位者,做管理的人,职责就是两个:第一,知人善用;第二,懂得做事的规则和逻辑。接下来,我们也将从人和事两个方面来总结作者所表述的观点。
首先明白自己不能干什么,其次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最后放手让别人去干该干的事。一把手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耗光,但是一把手也可以做得很容易:管住三件事,三件事之外,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的顶着。这三件事是:找人、找钱、定方向。人才管理四方面,选、用、育、留。找人是第一位的。求才招人之道,一要眼光准,下手快,志在必得,不得不罢休。二要抓住“关键人”,招到一个关键人,带来整个团队。做事情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重事实、说实话、不做假、不拍马屁的人,永远是稀缺的。做事情、组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有三五个这样的人构成的核心。有了这样的核心,不怕没投资,不怕没政策,不怕业绩的起伏,事情是一定能做成的。如果一个做事的人完全没有负面闲话,完全没有抱怨他的人,“人人都说爱他”,反而要小心。第一,要小心这是一个伪善之人;第二,要小心这是一个能控制舆情的人;第三,要小心这是一个性格懦弱的老好人。如果总用没有风言风语的人,十几年下来,很可能用的都是庸才。
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一刻不停地加强自身修为建设。一个人,扛得住、罩得住,这是一切大事的根本。坚守常识,超越人性,才能成为精英。不管职位做到多高,“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要时刻铭记于心。带团队的智慧,第一,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多教给几个人;第二,用他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不足。当团队有事需要领导者出头,打硬仗,自己上,这又是“领导力”的最终体现。一个团队领袖,尤其是在事业起步阶段,千万不能奢望自己能有片刻的舒适,一直自找不舒服,直到再也找不到不舒服,就是一个能成事的猛人了。
作为管理者,所谓做事,就是疏通关节,为其他做事的团队成员创造成事的条件,让他们能发力。做事没有真正的捷径,于高明和精明两个角度反复做实事,反复磨练心性,就是捷径。高明是指有大局观,能跳脱具体事物、具体人物、特定时代、特定心性,看到不变的规律、问题的核心、处理的原则。精明是指有精密度,调查研究获取足够详尽的信息,不想当然,多方推理、反复论证,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不拍脑袋。
钱财之外重要的是:伟大的理想,干事儿的机会,你爱而且爱你的团队。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说实话、做实事,有针砭、不怕痛。一个团队要形成干事创业的良性循环,当然要有业绩文化,但是更要先讲价值观文化:业绩不向辛苦低头,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价值观是一个团队拧成一股绳的原动力,心神是君,胴体是臣,如果做到累身不累心,再怎么累,也累不垮,甚至还很快乐。这样的团队、这样的人,才能屡败屡战,坚持到最终的胜利。
好公司的五大成事要素:一个明强的CEO,一个三观一致但是能力互补的班子,一个制胜战略,一个有吸引力的奖励计划,一个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越来越坚实的核心能力。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家庭,风气行为,就看管理者。管理者没主见,下面的人就偷奸耍滑;管理者正派、严格,下面的人就守规矩。管理者的样子,不仅涉及个人利益,更影响到团队的作风。当我们有机会去带领一个团队去成事,要学会走远路,多下点笨功夫,一点一滴进步。权力争取名实相符,尽量不要德不配位。就像我们常提到的,积跬步,至千里。请坚持学习积累,与勤奋好学的伙伴们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