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970的公交车上,听两个女人在聊天。
970是从密云开往俸伯地铁的一趟跨区班车。原来,970是直接到东直门的,后来随着地铁的增多,路程增长,也为了缓解东直门交通枢纽的车辆压力,970终点站改为俸伯地铁。
970的路线很长,但是大站快车,一般一趟1个小时多一点,大大的方便了密云,顺义沿途村里去顺义上班的和去城里跑通勤的人。
这两个人,听声音应该是四五十岁的样子,我没看见她们的模样。她们聊天时说话的音量不小,我和她们隔了2排座位,听得特别清楚。好似工作是在顺义某个商场做保洁,每天都是坐早班车上班,两个人应该是同事关系。
一个人好像是姐妹两个,家里有老妈。老妈应该是和她住,她是妹妹。姐姐应该条件比她好,她应该是在村里住。
她带老妈去姐姐家,老妈在姐姐家看哪都新鲜。她和姐姐说,让老妈在姐姐家住,姐姐说,老妈在楼房住不习惯,她说,没啥不习惯的,住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姐姐不乐意,但她还是把老妈留下了,自己走了,说,老妈跟自己住这些年了,该在姐姐家住几天了。
可笑的是,她到家了,姐姐开车又把老妈送回来了。姐姐说,你家是入赘的,老家就是老妈的家,家里也啥都是你的。
另一个人附和着说,现在老大都不孝敬,不是一家这样。她还举了好几家的实例,当然也包括她家。
她说,她家是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她老公是老小。三个大姑姐经常回来,看父母,但从来不接。照她的话说,就是拿“眼珠子”看看,从来不照顾。她说,她的三个大姑姐说了,养“老家”就是儿子的事。她和对方说,你说,现在都啥年代了,闺女和儿子都一样,都应该赡养老人。
对方说,按农村的老讲来说,家产都给儿子了,闺女没啥东西,人家说的也没错。就和她大姐不养老妈一样,人家没要家里的东西。
就听这有三个大姑姐的女人说,这破家有啥呀,她们还惦记着,说不接,不养,就是不接,不养,都是自私。
我们家里是三个姑娘,没儿子。当初,村里人问我妈妈,留哪个呀?我妈妈说,我一个都不留,走得越远越好。自己有翅膀飞得越高越好。
这样,在家里老爸得病,病重,去世,家里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老妈还是东拼西凑的让我们完成了学业,虽说没能读高中,上大学,但是还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接受了中专教育“农转非”,改变了命运。
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娃。老妈前些年和我住,帮我带孩子,俩妹妹有空过来看看老妈,逗逗孩子。
后来,俩妹妹都有了孩子,二妹和妹夫自己能带,小妹需要帮忙,老妈就又过去帮她带孩子。二妹家和小妹家离得不远,经常过去看看,我离得远,就偶尔回去,但一周肯定会打电话或者连几次视频,我们固定给老妈生活费,过节,过生日的另说。
春节期间,我们回家过年,正好小妹和妹夫都在家,孩子有人管。老公说,咱们接老妈过来住几天。老妈在和我们一起住的十几年,老公和老妈相处很融洽,老公一直都说,老太太对咱家帮助太大了,孩子管得特别好。我家闺女的优点,老公都认为是姥姥的功劳。
老妈在我家住了几天,又把老妈送回去了,小妹,妹夫上班,孩子没人管,老妈虽说岁数大了,帮不上大忙,但家里有个人,孩子就有着落,不可怜。
在我家,老妈在哪儿,哪是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三姐妹家,都有老妈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柜子。但老妈自己永远有一个自己的随身携带的小包,包里是她的全部家当,她说,她在哪,就把家带着。
老妈的小包,里面是她多年的积蓄,有存折,有金饰。钱是平时我们给的生活费,还有家里亲戚孝敬她的,也有老家的房租,还有国家的老年补助;金饰是我们送她的,她说,等她百年走了,谁买的,归谁。
小包里小包,有她和老爸当年的信物,有她的医保卡,身份证,交通卡,还有各个保健站的打卡记录,攒够了,可以去换挂面。
人都会老的,手里一定要有钱,不能都给儿女,动画片“墙头记”很早以前就给老人提过醒。
老妈说,等以后她“没用”了,就自己回老家,守着她和老爸原来的院子去,二妹听了就哭了,别瞎说,都能养您老。小妹说,哪都别去,我要你,不能干了,也要你。我老公说,以后老太太身体不好了,咱们接回来,老太太一辈子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