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历史三观论战争时代
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

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

作者: 笔冢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01:46 被阅读1次

二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之一,在德国闪击战中准备不足的英法和比利时等国的部队一溃千里,一个多月的时间法国就沦陷了。战争过程中近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面临德军长驱直入的机械化部队的追击,几乎难逃被围歼的命运,然而乘胜追击的德军突然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停下来脚步,眼看在9天时间内从敦刻尔克成功撤走33万英法联军,这些部队到达英国,为日后同盟国在战争中反击保留了有生力量。

德国入侵的进军路线

1940年5月,德军总参谋部根据曼施坦因的建议拟定的对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和发国的进攻开始,大胆穿过阿登森林的装甲集群和通过比利时荷兰绕过马奇诺防线的的部队快速的击溃了各国部队,并且迅速占领了巴黎,仅十余天内即把英法联军逼到了海边,然而此时数量庞大的军队除了身后的大海根本无路可退。快速推进的德国装甲部队在古德里安将军的带领下不断逼近敦刻尔克,正是希特勒下令停止追击,才给英法喘息之机撤走了绝大多数部队,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谜题。

敦刻尔克撤退历史照片

敦刻尔克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在于如果德国不“配合”,英法联军基本上是要被俘虏的。但问题在于双方是怎么看这轮出牌的呢?思路决定结果,还有复杂的人的因素,这里根据三本涉及这段历史的书《失去的胜利》、《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来对这个迷雾笼罩的事件抽丝剥茧,这三本书都提到了敦刻尔克,同时三本书里不同角度列出的HTL控制下的德国参谋部的决策状态。

从参战双方综合分析是什么促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先说英国这边,撤退没有选择,尽量撤出有生力量,客观的说法国那时候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战略上在本土持续作战的可能,英国并没有全面动员,虽然它的大军在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已经同德军作战了,本土的条件距离总体转到战争状态还远,这就是英国孤悬大陆之外的习惯。对于二战这样的全面战争,对一个国家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准备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国家的政治环境和舆论准备,而不是大家感性上纯粹军事的布局和考量。

这个时候美国的情况是不好说的(这里插一句推荐一下《光荣与梦想》这套书,第一册写的美国1932-1972年,大家看看罗斯福在任上对美国经济的z调整,对国家对战争的准备,在国内并非是铁板一块的态度。),而英国是打还是不打,丘吉尔的决定在后来赢了二战自然大家先入为主的觉得英国的选择都对,都没阻力,其实当时谁知道呢?希特勒看中与英国媾和的机会,这个时候把不确定性赌到底,可能有点想多了,当然以德军的实力,如果能选择不登录英国作战,逼迫签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然后德国这边,军事应为政治服务,德国二战初期的胜利很多政治豪赌与军事结合,实际上一直到法国维希政权与德国签协议,德国主要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是统一的,军事手段真正的豪赌,第一轮就是法国战场,这个时候德国的统帅部和经济、军事乃至技术和资源控制尚处于一个不是很均衡成熟的地步,盟友意大利又有点菜,整体上这个时候好比赌徒一开始本钱少输了不怕,到赢了一大笔有点患得患失是正常的,最纠结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手上筹码多了,但还不够多,有了选择的余地,但要看对方态度。

下面是德国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英国要体面和没有伤痕的退出战争,最好留余地,这种可能性在英法结盟和对德国宣战后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旦实现收益非常之大,赌还是不赌,作为德国这个赌场新贵,有点犹豫。

2、德国当时大量的战略物资需要进口,其中铁矿要大量从瑞典进口,而瑞典的物资是通过挪威的纳尔维克港运输,那个地方已经很靠北了,这个铁矿资源对德国很重要。当然还有个重水要从挪威进口,不知道为嘛希特勒一度很迷恋原子弹,个人认为那玩意再快也不如铁矿来的紧迫,因为政局和战事还没到可以确定接下来一两年会怎样的时候,先出坦克、轰炸机等常规武器也许才是第一选择,当然当时的德国后来也是着力在这个方面。

挪威海边小城纳尔维克是重要的港口

德国到1942年群狼肆虐大西洋的时候,它的主力舰队也没有能力在大西洋上保障航路,英国舰队太彪悍了,因此要么消灭英国,要么让它停手,那么1940年的德国跟英国的全面战争值得么?如果能劝和英国那么对德国接下来的战争走势将非常有利。

3、要快速东进去面对苏联,最好西线就这样吧,英国继续孤立主义,美国不要受刺激,希特勒非常敏感的知道大洋彼岸美国的民主氛围,决策效率要受制于公平和大众的意愿,没想到罗斯福主义来的这么快,也没想到英国把美国拉下水这么利索。之后德国潜艇误伤美国船只那是小事。

更重要的是丘吉尔和保守的英国最不太可能出现的是跟苏维埃站在一起,反布尔什维克是典型的英国态度,至少不要随着全面战争的深入,把三方打成两方吧。

骗也好,是真心也好,希特勒除了反犹,最强烈给西方的信号和国内的宣传就是他的反布尔什维克倾向,这个在德国和西方都有市场,包括跟苏联秘密协定的期间,这边也没停了跟西方喊话,在政治上避免两线作战,尽可能让美英认为德国会去进攻苏联是德国努力的目标。

有时候博弈是受双方策略影响的,就像纳什均衡的各种可能,因此在对英国作战的思路上德国这边感觉还是犹豫居多,虽然早在波兰战役的时候英法就等于向德国宣战了,但是希特勒还是希望逼迫英国和棋以换取更多的时间,但没想到对方没有做合作的选择而是反手奖了他一军。

德国装甲兵奠基人古德里安将军

4、还有一个因素是军队指挥官是否为希特勒信任,当时带领装甲部队进攻的是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他也几乎是第三帝国装甲部队的奠基人。古德里安这位老兄,你自己看看他的回忆录,是个严谨的军人,新兴坦克神,快速部队的试错者和有点妄人倾向,还是个刺头。这位仁兄怎么说,概因功大,人莫之非。其实人的问题往往左右很多我们看不懂的历史和现实,古德里安这位德国二战最出名的将军(没当上元帅大家看看自己体会,相较之下曼陀菲尔似乎更像一个纯粹的军人),跟参谋部的几位凯特尔、约德尔、勃劳希契关系一般,有点技术达人不通人情的意思,谁支持他的装甲快速策略谁就是他认为的好人,包括希特勒分化陆军,分化普鲁士贵族军人,技术上依赖装甲军等等政治和军事考量,对古德里安有褒有贬,有提携有打击。信任还是个问题,希特勒对几股军队力量是支持的,例如曼施坦因、隆美尔、保卢斯这类不是老牌贵族,容易被军功和提携拉拢的人是尽量支持的,当然前提也得是又能打,又听话,对古德里安这类刺头的管理颇有点中国式管理的意味,虽然不爽,但是用他的这股劲来治作陆军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仅此而已,并非技术上绝对信赖,况且作为一个领袖他也不傻,考虑层面更高,他也知道装甲部队当时的情况。

5、再就是德国军队装备在当时并不是很具有优势,打胜仗更多靠的是策略的实施。这时候德军的主力坦克是2号、3号坦克,后来才被大名鼎鼎的4号坦克逐步替换,这时候的德国装甲师真的很牛么?这个时候闪电战还是雏形(波兰战役的特殊性决定了总结有限,装备准备更有限),打法国的战略是曼施坦因等人的穿过阿登森林然后迂回去干掉英法联军,再一路向西的总思路。打仗不是下棋,那时候闪电战自波兰之后还在演练,后勤都成问题,那么脆弱的坦克没有掩护,摩托化部队比例较低,尚不能跟得上坦克的快速进攻。古德里安打的的确很精彩,你看看回忆录里他自己也着急,在对法作战中甚至每次渡河,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有的师部过去了,师属的防空部队还没到河边呢,有的步兵自己找船,临时搭桥那都是给坦克和火炮的,可以说是乱作一团,等于是一边学习一边干。

德国的轻型坦克部队

而且曼施坦因回忆录里写过一个小片段,那时候他遇到一个小军官,那军官跑来问接下来整体局面上面决定怎么走,这种下面人打听内幕的小福利,曼施坦因莞尔置之,各个层面的人都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只有A\B两个集团军层面和打法国的大战略是清晰地,中途的发挥实际上也是一轮轮的豪赌,包括B集团军在比利时的战斗,A集团军的掩护任务,然后接下来怎么办,颇有点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闪电战、装甲突进、各种迂回包抄、钳形攻势都是后来在东线成熟的,这个时候后勤、各兵种协同绝对成问题,古德里安的性格不招人待见和他能左右的只有装甲军这两个因素肯定会影响决策,这时候虽然英法军队已是溃不成军、士气低落,但不是事后知道结果,谁敢断言,同样是赌,为嘛不给英国留余地?在法国战役整个过程,除了一开始比利时有点抵抗,基本上德军没有失败,但是注意,胜利的过程微观的看,新的作战技术和指挥的熟悉过程中的狼狈和无奈令人唏嘘,各位自己去查查记录那段历史的书,感觉那都不是打仗,真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玩的即时战略游戏。

6、从大局上看,装甲部队和法国战役之间就成了陆军和装甲部队的争功劳了么?还有作为空军司令的胖子戈林承诺空军可以解决问题也是被很多人吐槽当时怎么可能通过空军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哪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啊,戈林这是给希特勒找台阶下,帮希特勒给不明政治的军官们增加个理由,当时那么急迫,只好抓这么个理由说空军可以办到,黑锅戈林来背,有点类似严嵩给嘉靖皇帝挡箭的意思。

帝国元帅、空军司令戈林

7、还有意大利这帮战争怂人,如果意大利是一样的大胜利,给德国信心(那时候德国可不是1942年的德国,颇需要信心),至少赌的时候选择压那边多点考虑因素;结果大家都知道,德国要么自己打下法国,要么尽快协议,法国维希政权出来了,法国南边离意大利近,意大利都没HOLD住,这个德国的心气还没有达到鼎盛,这个时候我认为希特勒还是比较冷静的。

最后英国动用了各种军舰、民用舰船甚至渔船赶往敦刻尔克终于把联军撤了出来,这段历史后来被各种书籍和电影作品进行展现。

归根结底一个总结,装甲军止步敦刻尔克20英里的地方,放走了联军,很可能是个下下策,但的确对当时的德国也是个选择,这个赌博是一系列豪赌的一部分,也是下一阶段赌博的开始,只不过英国那边丘上台,坚决不屈服,因此德国没赌成。

丘吉尔

最后劝一句动不动把二战和德国简单化为战争和军队的思路,战争狂人是用战争做手段,并不是一帮只会打仗的军人,政治,政治,政治,否则连政权都拿不下来,哪里来的战争。那个谁,西方的克劳塞维茨说的:军事是政治目的的延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s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