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篇极其独特的短篇小说,平铺直叙的手法,不知道是自传式表达还是旁观者的回忆。如果是自传,我想,很少有人能够那么具体承认自己这一生的堕落与无助,如果是旁观者的态度,那么悲剧性的故事竟没有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流下一滴眼泪,真不知是我才是旁观者,还是我已经离阅读故事会哭泣的年纪太遥远了。无论是何种表达,这真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愧是医者笔下的故事,简单得如此巧妙!
就如作者自叙中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
确实,追根究底,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书中的福贵经历了富有与贫穷,经历了战争、饥饿、劳苦、伤病...历经众多的辛酸,却总是有一丝信念让他活着。而家珍,多么幸运的姑娘,多么悲剧的妇女,可是,却是那样坚韧!全书甚至没有些许温馨爱情戏码的描述,就连我这种比较不喜欢去评价他人选择对错的人都为她惋惜的时候,她却在临死前说出平淡而温暖的话语,甚至觉得福贵待她如此之好,是自己的疾病连累了家,或许,如此坚贞、不怨的爱情只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才有了,所以,谁说不是爱情让他们彼此支撑着活着的。
人的一生很奇妙,你不知道是你改变了命运,还是命运改变了你!你不知你生在一个好的家庭重要还是一个好的时代重要,你有一个家国天下的愿景,却不知支撑自己最终活下去的意义是家人还是自己的命?
作为九零后的我,深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构思,虚构的情节总是让故事发展得巧妙。可是,想起刚刚过去的寒假,86岁的外公把电视调到西藏卫视,拿出几十年前的礼簿,忽而把我当成我老妈,忽而又很清楚的叫出我这个外孙女的名字,给我慢吞吞地讲我们家族之前的亲戚,再加之我好奇地问他的一些经历,八十多岁的老人让我知道,十六七岁的他娶了我外婆,随即死了母亲,自己当家为人,把我老妈他们七姊妹拉扯长大,历经时代的变迁,保持正直的人生态度,到如此年纪,仍然还在诚恳地给予我嘱托与教导!回忆过去,无论是苦难与欢乐,无奈还是骄傲,他的表达仍是淡定自如,虽有绘声绘色,却是听得我兴致盎然,于他是自然而然。
还有,我大二那年的假期,也拉着外婆给我讲她经历过的故事,我当时也写了一点点记录,现在读起来真是感慨,只是比较遗憾,我大四的假期再次回到家里,却是参加外婆的丧礼。因此,我认为读书与阅人是相通的,角色各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些人过得踏实,有些人过得浮躁,人生百态,何其精彩!
只是,于我这种总是好于收集他人故事的人,却不知自己的一生会是怎样的故事,当然,我也相信,我的活着便是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