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318: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感情是一条河,奔流婉转,暗流涌动,河床一旦形成,统领千万条大小支流,导引着河水向一个方向流动。感情是一条路,蜿蜒起伏,柳暗花明,道路一旦形成,连接着千万条大小道路,规定了各种物资人员的流动路线。由境生情,情由境汇,反客为主,境随情转。
感悟理解文章,要抓住句子。句子是一个判断,一个段落是由一系列的句子,不断流转,最后形成一个判断,绝对不是许多句子堆成一段话,成为体量巨大的一堆。最后又回到了一句话上。
一篇文章有好几段组成,每段实质是一句话,最后一篇文章也汇聚为一句话,绝对不是堆成了体量巨大的一大堆话。
理解感悟文章,就是要理清句子的流动和传递。一个句子中关键词语最重要。理解感悟文章就是理解感悟关键词语及其之间的关系。语句的背后是万事万物和作者的情智双运,停下来慢下来,咀嚼品味。抓不住词语,泛泛而读,就什么也得不到。朗诵的前提是品味语言,把朗读作为品读语言的一种手段。
范例四:状物达意《爬山虎的脚》
按照新学到的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品味句子,很容易发现内在意思。触摸作者的感情时有新的体会:文章和段落的基调十分重要,文章和段落之内,感情有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非常微小的。感情的主要变化在于文章与其他文章不同。这种反差,就好像红事过白事的对比一样。红事,喜是基调,中间有变化但起伏不大。白事,悲是基调,中间也有变化,但不大。摸准基调,找到恰当的朗读节奏形式,中间细微的变化就容易触摸了。
这个范例,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状物文章,细致入微是特点。在自然社会之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等,以他们独有的生命状态,伫立在大地上,对生态、人生、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引发作者的赞叹厌恶等诸种感情。对各种物准确具体生动的了解,是人的追求。所以状物文的特点就是细致入微。《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好像是作者拿着放大镜在观察。
二、状物中饱含感情
状物散文,不像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文章,非常客观的表达物的规律。状物散文,带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物,还有人。虽然他不像写事记人的文章,那样突出强烈,但状物散文的感情之河,依然是触之有温。
三、老舍语言的特点
文笔清新,语言朴实,明白如画,娓娓道来,亲切而舒服。
表面看来好像都是大白话,但是词义表达却十分的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精确。文章的结构也非常的精致。
自然朴素的文风能够雅俗共赏,但并不意味着粗鲁随便。白话中也能写出典雅精确优美。
这里甚至可以推广成一种人生的哲学,朴实不失典雅,随意内蕴精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个特点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儿童进入学校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白话,在这样广博的基础上,进而追求朴实而典雅,随意而精美,这可以水到渠成的。如果脱离白话去追求那种文字的优雅,是很难做到的,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如果仅仅停留在白话的水平上,语文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朴实而典雅,随意而精美。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渗透于识字字听说读写思等各种核心素养。比如识字写字,追求让学生练成书法体,这种方向是错误的,应该在朴实随意的书写中追求一种典雅和精确。听说读写的要求,应该贯彻这一主旨。思维的训练不要追求特异功能,要在学生平凡的智力上强调典雅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不应该追求表演式,要在明白如话的基础上,稍加典雅和精准的。
这个道理非常符合教育学最近发展区的规律。学生平凡的生活,就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向典雅和深刻。而不是抛弃原来的基础,去造第二层楼。
这简直是一个哲学命题,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个人修养,还是一般工作,都应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