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煮器:
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
用槁薪、鼎 钅历(左金右历) 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zhuā)、火筴、交床等废。
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
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合废。
若援藟(lěi)跻岩,引絙(gēng)入洞,于山口炙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
既瓢、碗、筴(cè)、札(zhá)、熟盂、醝簋(cuó guǐ),悉以一筥(jǔ)盛之,则都篮废。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quē)一,则茶废矣。
江泳解读:
煮茶的器具:
如果松林间石头上可以放置茶具,那么“具列”可以省掉了。
如果使用干柴和鼎 钅历(左金右历) 之类的器具来煮茶,那么“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床”就可以省掉了。
如果靠近泉水或溪涧,那么“水方、涤方、漉水囊”这些就可以省掉了。
如果五个人以下饮用,茶末能研磨的比较精细,那么“罗合”可以省掉了。
如果攀着藤蔓登上山岩,拉着粗绳进入石洞,茶已经在山口烤干研末,或茶末已经用纸包好放在盒子里,那么“碾、拂末”也可以省掉了。
省掉了以上的这些器具后,只用将“瓢、碗、筴、札、熟盂、醝簋”一起放在“筥”里,那么“都篮”也可以省掉了。
但是在都城里,王宫贵族之家,二十四种茶器缺少任何一种,饮茶的雅致就没有了。
这篇茶之器具的变通之法,同样需要结合四之器来看。在四之器里,陆羽系统介绍了二十四种茶器,根据所写顺序分别是:风炉(灰承)、筥、炭檛、火荚 、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揭)、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外加一个收纳所有茶器的都篮。
如果按照功能来划分,则有以下这些分类:
生火用具:风炉、灰承、筥、炭檛、火荚
煮茶用具:鍑、交床、竹夹
烤茶用具:夹、纸囊
碾茶用具:碾、拂末、罗合(罗和合)
量茶用具:则
盛水用具:水方、熟盂
滤水用具:漉水囊(包括绿油囊)
取水用具:瓢
盛盐取盐用具:鹾簋、揭
品饮用具:碗
收纳和陈列用具:畚、札、具列、都篮
清洁用具:涤方、滓方、巾
以上这些茶器具体的功能介绍,可以参照前面的解读。这24种茶具(加上附件实数有28种)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因地制宜,可以有所删减了。本章陆羽介绍的就是简约版,不同的环境下做不同的变通。
经过删减,最后剩下“瓢、碗、筴、札、熟盂、醝簋”这六种茶具,再加一个“筥”,一共保留了7种。瓢,是舀水的器皿。碗,是用来喝茶的。筴,用来烤茶的。札,清洁茶器的刷子。熟盂,装热水的。醝簋,就是盐罐。筥,竹筐。有此7种,那么在松林间、岩石上、泉涧旁、石洞里,也可以随性自在的饮茶了。
但是在都城中,王公贵族之家,这24种茶具那是一样都不能少的。关于这24种茶具,唐代的封演在他的《封氏闻见记》第六卷”饮茶”篇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在当时,如此饮茶,已蔚然成风。
高雅之士户外饮茶追求的是潇洒自在,高雅之乐,清雅玄幽,天人合一;高堂之上,王公之门,则讲的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茶入道。如此这般有所不同了。
至此,九之略解读完毕。
下一篇解读:十之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