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自己比作一棵树,那父亲就是我们的老树根。即使如我,此生我们已经失去了再相见的机会,但他依然在我的生命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我滋养,推我前行。
童年记忆里的父亲,就已经是花白头发的样子,黝黑的皮肤,暗哑的嗓音,明亮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永远是一副神采奕奕的状态。爸爸在乡镇政府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常年有下基层的中心任务,因此总是忙忙碌碌。但很少看到他因为工作愁眉苦脸的时候,再繁杂的事,他都是微笑着认真去做。
父亲是个看起来严肃,实则热情的人。他教导我要与人为善,相处中不要计较,但又教给我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我能结交到许多雪中送炭的挚友与此有极大关系。
父亲从小很注意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教导我们,比如骑车在路上,他会讲这条路的名字,历史,有关传说或文化故事,他也会教我们很多格言警句甚至他自己悟到的一些人生真谛。这些道理对我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比如,小学时他对我说:“凡事找自己的原因!”讲这句话是先从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起,进而引申其他事论证,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本地的针纺织国营企业工人大量下岗,有的在等待和抱怨中凄惨度日,有的则积极应对变革,去给私营业主或个体户工作。他那时候讲的很多,当时并不全明白,是随着渐渐长大,慢慢懂得的,但在这浸润式的教育中,我捡捨了许多瑰宝,在之后的途中慢慢编织成一幅内在骨架,支撑我在这风雨人生路直行。
父亲是个在周围的俗世中有些古怪,不同寻常的人。他从十几岁开始记账直至生命的终点。他的账目清晰坦荡,连一分一厘的差错也无,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得起任何的历史检验!”但这特点对于家人有时就感觉不太美妙,我和母亲都因为想不起钱花到那了,对不上账而遭到炮轰,因此长大后我坚决不去给自己记账,我还为此合理化:“那样活着太累了,我只要有个大概就行了,又不是要交待谁,和自己不用太认真。”这是我唯一没有跟父亲学习的生活方式。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我对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很敬服!特别是父亲退休以后把历年的账目做了多个条目的纵向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家里几十年冬季取暖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可以看到我历年在服装鞋帽上的支出;可以看到每年理发的开支情况,我的学习花费……很有点编年史的味道。因为他说我们家的房子是花利息钱盖起来的,(其实是他把历年利息收入汇总后得出结果足以支付我们的此项支出),搞得他同事和邻居们都误以为我们家财丰厚,一年的利息就有几万块!常有人打趣说,你们家可真有钱!每每我们抱怨他乱吹牛时,他就哈哈一笑,说:“别人怎么想是人家的事,他们要那么理解,也没必要解释,只要问心无愧,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