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沙龙的主题由“可插拔架构”开始,通过探讨“共识”最终落到了EOS与以太坊的难言之痛上。分叉之殇,真的没有解决之道么?
对公链而言,以太坊和EOS毫无疑问享有着最高的知名度,它们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受限于自身的共识算法的问题,目前其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
从辩证的角度看,共识算法在不断地发展,没有一种算法能够适应所有的需求,总会有新的改良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革新。但由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无论是以太坊,还是EOS,都饱受算法对项目带来的瓶颈之痛,虽然了解问题所在却难以做出改变。
这里就需要用到可插拔架构,把共识算法和区块链应用层分开,对共识算法部分进行可插拔使用,最终维持着项目的可升级性和可持续性。在宋颖杰的介绍中,方便易用,降低成本和便于维护是需要可插拔架构的三个原因。
举一个例子,比如保时捷卡宴和奥迪Q7两款车在地盘上相差无几,只需更换部分配件就能保证两种车的生产加工,这一生产线就好比用到了可插拔架构。如果没有用到可插拔架构,想要生产这两种车,就需要开辟两条不同的生产线。
宋颖杰同时对可插拔架构的六大设计原则一一做出了分析,大家尤其感兴趣的是里氏代换原则,它指的是所有引用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在软件中将一个父类替换成它的子类,程序将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和异常,而反过来则不成立。
比如在下图中,动物是父类,猫狗羊牛是子类,将动物替换成猫狗羊牛不会影响到程序的正常运转,反之则不能保证正常运行。
共识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共识广泛存在于人类乃至动物世界中,所谓共识,指的是在一个群体中对一件事形成的一致性认识。在象群中,大象的共识是让最年长的母象担任头领,猴群中,共识是由最强壮的公猴来担任猴王,在美国,基本由最会宣传的人来担任总统。这些都是共识。
在共识的形成中,遵循大致以下的规律,那就是公示对象是明确的,但其标准往往不明确,一般说来,标准越不明确,形成共识的过程就越漫长。比如美国总统选举中,主张越相近,选票越接近的两位候选人,往往会形成长期的拉锯战,直到最后一刻才能分出胜负。
而共识算法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共识,它只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伴随着比特币,区块链概念的深入人心,对共识算法的研究也登上了一个顶峰。
前面我们说到,没有完美的共识算法。只有适合于某一项目的共识算法,但项目并非一成不变的,而传统的公链中共识算法却难以做出更改,这时,为实现部分算法间的互换,可插拔架构便应运而生。
宋颖杰还简要该输了可插拔架构的三层结构,分别是主框架,共识算法单元和通用功能模块,具体细节介绍可以加入我们的交流群进行深入探讨。
在介绍完可插拔架构后,北大的博士生王与琛对以太坊的扩展指令等实现方案做出了分析和概述。在沙龙的最后,大家就共识和分叉又进行了深入并热烈的探讨,尤其是比特币现金及其他比特币分叉币的诞生,以及近日比特币现金再次分叉等热点,大家一度探讨了国际间对项目募资模式的谈论,并以此确定了下次沙龙的主题。
Trias和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举办技术沙龙每周都会有噢。不关你对区块链技术以及Trias项目感兴趣,还是有疑问想要交流,都可以与我们探讨,或者联系公众号加技术交流群,将问题抛在群里,快来参与噢!也许下一次活动沙龙的主题就由你所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