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正在公园散步,听到身后一对夫妻的对话:
男:我就讨厌你说话!要么方言,要么就普通话,别总是一半普通话,说着说着就成了方言。
女:哪有啊?我不一直这样吗?
男:你自己说的你都不知道啊?
女:你和我在一起三年了,你才知道我这样啊?当初也不见你这么说我(我听到了抽泣声)。
男:你看你看,你现在不就半土半洋吗!(声音提高八度)
女:唉,那你不听不就行了嘛(继续抽泣)。
“咚”,我听到了一声闷响,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和喘息声,一个带着眼镜的瘦高个男士掠过我身旁,身边垂下的柳枝也摇摆了几下。
“妈的!”眼镜男吐了口痰,扬长而去。
我忍不住回头,地上躺着个布包,西红柿、圆葱滚了一地,旁边娇小的女士站在那一动不动,任泪水直流,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身怀六甲。
我一边走向湖畔一边想:刚刚发生的就是“嫌弃”的某个片段。
“嫌弃”是对一个人根本的否定。
这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方攻击的对象。
就像这位女士,连“说话的姿态”都被丈夫否定并打击。
“厌恶”一个人往往伴随“愤怒”,情绪是有张力的、充沛的,伴随“恨”的成份;
而“嫌弃”一个人是想甩掉并踩上一脚,伴随着“讽刺、挖苦、鄙视”,恨不能让对方立刻消失,再也不复相见。
就像那位男士,后来他再也没回头,走得匆忙而决绝。
同时被他嫌弃的,还有妻子腹中的孩子。这孩子尚未出生就已经面临父亲的抛弃和无视。
被嫌弃者激发出的表面情绪是“委屈”和“愤怒”,而底层却是“羞耻感”。
特别是长期被嫌弃,羞耻感如影随形,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位女士自我怀疑的绝不仅仅是说不好普通话,而是再也无权获得关心与爱。
当然,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怎么了,以上也只是某种猜测。但生活在被嫌弃的关系中,往往对自己是否值得“活着”产生了疑惑,特别是孩子,会有“不配存在”的糟糕体验。
这是一种很大的创伤,伤害的是一个人基本的存在感。在这种养育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怀疑自己,价值感、自信心、成功欲乃至安全感都会很低,甚至没有。
他们也许会变得“过度讨好”。
甚至失去尊严地讨好,只为自己在对方心中获得一个小小的位置,有时,只要对方不抛弃就很满意了,绝不奢望一般的爱。
也许会成为自闭群体。
把自己封锁起来,不再信任别人,别人对他的好被视为毒药。
或者反向形成,盲目信任关系。
只要对方表现出一点温暖,就会飞蛾扑火般烧掉自己,换得一丝可怜的温情。
生活中偶尔感到被嫌弃不打紧,很可能是对方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在了你身上,你有的不是羞耻,而是委屈和悲伤,对方转而会内疚。
若因对方的态度,让你持续怀疑活着的价值,那这一定是嫌弃,此时要懂得自爱,不是你不好,而是你在关系中的位置需要调整了。
就像那位被嫌弃的女士,和她会不会说普通话无关,和她的能力也无关,需要反思的是和爱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关系里的位置。
愿她能走出被嫌弃的困境,表达压抑的情绪,也替孩子翻翻身。被嫌弃困住的人们,请记住:生命的这个阶段,是在提示你作出改变。
我是冰千里,心理咨询师,准备开心灵写作班,感兴趣请关注公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也欢迎投稿专题《疗愈写作》,收录一切真情流露的文字。华而不实拒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