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不同的角度,以新观点回顾成长的历程,带着多一点的好奇,去发掘新视野所带来的新感受。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家长,从各方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发现很难。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多的家长在孩子身上投放了很多预期目标,却没有得到实际效果。
“为什么呢?”
这是家长在各种懊恼、奔溃、发怒后最爱说的一句话。
“为什么呢?”家长自己的情绪为什么爱问别人呢?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不了解,怎么会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绪呢?
家长们可能会说:
1.孩子是我生的,我当然了解他
2.和我小时候一样,我父母就是这么管我的
3.他就是个孩子,他懂得什么?
那么,我们把这里问题反过来思考下:
1.你生的孩子你了解,为什么孩子还会出现问题呢?你如果了解应该早已止损了,为什么还让你焦头烂额呢?
2.和你小的时候一样,那么你小时候承受的各种情绪郁结解决了吗?如果解决了,为什么还是和你小时候一样呢?
3.他就是个孩子,他不懂的事情,你是解释性地教给孩子,还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志直接稼接给了孩子呢?
结果是:最终在孩子心里要变成,你说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情绪问题,把自信和希望送给孩子,让孩子更有信心地做好自己,做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才能找到方向然后去努力,慢慢成长。
有很多家长会说,孩子知道什么?孩子们当然不知道,需要家长的培养。
那么家长要好好感受下自己,自己童年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不太好的感受时,你作为孩子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如果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复制到你孩子的身上,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的时候,我想事后你会更痛苦。
我在很多育儿的文章里看到一类故事,就是孩子可能因为淘气闯祸了,不顺父母意了,父母情绪上来了,一顿暴吼,一顿打,等孩子睡着了,家长气消了,又在孩子的床边忏悔自己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读懂孩子的情绪前,请家长从自己童年的情绪中走出来,做一个真正长大了的家长。
那么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也让家长从情绪中脱离出来呢?轻松化解情绪教养难题、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成就完美亲子关系?
让台湾大学杨俐容教授的这本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来解答孩子情绪问题。作者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十五年的智慧结晶,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毕业,致力于儿童情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的工作。并著有《情绪教养,从家庭开始》《给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术》等书。
在本书里你会看到读懂孩子的每个情绪的同时,首先要读懂家长自己的情绪,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又怎么可以和孩子共情呢?
一、父母要从自己童年的情绪里走出来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闹情绪、耍脾气,他们会有恼人的i行为表现,其实是因为自己搞不定负面情绪、说不清道理。只要大人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引导,用心陪伴、耐心守候,再难缠的情绪、再难搞的行为,也可以化为孩子的成长经历。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很有意味……
【我一直以为,三岁小孩是没有烦恼的。
直到有人告诉我,说他见过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在赶校车的时候摔倒了。她既没哭,也没闹,而是自己爬了起来,一边用手拍身上的灰,一边噘着嘴巴说:“咋就没摔死呢?摔死了我就不用上幼儿园了。”】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情绪,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年龄小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而已。
有些孩子因为哭闹或者不听话让家长心烦意乱,这给时候家长往往不去了解孩子哭闹的动机或者理由是什么,反而比孩子的脾气更大,看谁更加厉害的一种态度。
我们仔细想想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像极自己童年时的行为,而家长并没有从这种行为脱离出来,反而一直在这种行为中成长。
当家长的脾气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又怎么感受到孩子的小情绪呢?
我们会听到一些人这样劝慰的话:“你怎么和小孩子一般见识?”
因为在情绪中这位家长也是小孩子,潜意识里把自己童年遭受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完完全全发泄到了孩子身上,然后重蹈覆辙。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事情,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害怕、爱哭等等的问题。
家长的情绪首先要成长,成熟稳重,把自己的童年情绪隔离出来,当你在情绪中成长后,你才能感受到孩子的小情绪。
家长经常爆发情绪,会让孩子身处不安,不能专心做事情。
二、不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家里的定时炸弹
情感需要回应,行为需要规范,唯有父母的耐心引导、坚定要求,才能帮孩子设立心理界限,学会尊重他人。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我在一次狂商场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4岁左右的孩子买衣服,孩子骑着自己的儿童车,就在买衣服的时候,孩子骑着车自己遛了起来,玩得不亦乐乎。这位年轻的妈妈发现孩子不在了,心里很着急,一边喊一边找,就在试衣服的拐角处发现了孩子,于是,她加快脚步,就在马上伸手抓住孩子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妈妈摔了个四脚朝天,突然,妈妈“腾”的一下子爬起来,像极了暴怒的狮子,把孩子从车上踹了下来,连续踹了两三脚,把所有的怒气都踹在了孩子身上。周围的人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还是第一时把妈妈拉开了。孩子吓得放声大哭。
当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就像是定时炸弹,孩子不知道所以然,直接承受狂风暴雨。
还有很多的家长把在工作上受的气带到家中,只要孩子不合他心意,立马就会爆炸。
孩子在学校可能要应付学校的各种事情,回家后应该是心情愉悦放松的,最后演变成随时踩雷的危险。
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焦虑、压力,慢慢在性格上也会暴躁,甚至到青春期会叛逆。
家长要时刻保持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加注到孩子的身上。
三、不要把成年的人的思维加注到孩子身上
上天最美的恩赐,聆听陪伴与规范引导,让孩子的情绪可以安心收放,让疼惜孩子的初心,成为守护孩子的最大力量。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在孩童的时期,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是每个人的成长必经之路。
有的时候孩子受到欺负,或者遇到一些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回到家中和家长说,家长会说:
你怎么不怼回去?你怎么不质问他?你怎么不知道跑去找老师?你应该怎么怎么说,等等......
在这里大家经常忽略了一个问题,家长用自己几十的经验直接加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突然就变成家长的智商,怎么可能呢?
小文是个很胆小的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很爱哭,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她的妈妈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拥抱她,让她在自己的怀抱里痛快地哭出来,让小文能得到安全感的支撑。
当她哭够了,情绪就慢慢地平复下来了,妈妈和小文说:“你和妈妈说说,是什么事让我的孩子这么的难过?”
这个时候孩子会把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有的时候因为复述事情的时候,情绪又会上来,有些激动,说出的话逻辑会不清晰。
每次小文的妈妈总是一边点头,一边鼓励她先说下去。然后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复述一下给小文听,让孩子最终确认家长理解的这件事和孩子说的是相符的。
让孩子感受到你和她一起在共情。然后在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进行沟通,如果孩子还有些执拗,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可能在这方面经验比较少,你可能觉得有些不太好的地方或是方式,不如这样,我们先把情绪调整好,再去问问爸爸看看他的想法能不能帮助你。”
最后别忘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告诉孩子事情都会解决的,孩子加油,有爸妈在,我们一起解决。
家长先把孩子的情绪安抚好,让孩子有安全的时候,一些因情绪问题带来的不耐挫感就会慢慢减少。
同时给孩子更多的自信感,这样再次遇到问题时,孩子的抗压能力会缓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提升。
读懂孩子的情绪其实就是在读懂家长自己的情绪,当家长把自己的情绪可以自如地抽离开时,一定会能更好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的情绪就像在打手游,胜利了自己享受喜悦式的狂躁,失败了变成了狂躁的并发症。
把所有的情绪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所谓的痛快行成了快意恩仇,变成了泄愤。
家长这样的情绪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甚至孩子会被这种情绪传染,复制在孩子的人生中。
很多家长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情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事实是这样的,就好比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解一道数学题,我们眼睛看着,脑子认为,看明白了,而做题的时候,手会告诉你:我不会。
是的,读懂一些东西、明白一些事情,有时候需要一个过程,种种的实践、感受并不停地思考与改进,才能做到更好。
当我们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时候,可能是你的小情绪在作祟。
那么读一读这本《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帮助你与孩子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请各位家长不要认为只是为了孩子,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每个家长都是由孩子变成大人的。
用心感受你的感受,体会你的似曾相识,改进你固有的思想,让生活更加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