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狗的时候老是喜欢一个人出去瞎转悠,觉得一个人呆久了会变傻,于是休息的时候说走就走了,就像去年五一去澳门这次一样,带上一部只能自拍的手机就出发了。我是个路痴,所以去澳门之前还是做了点功课,到澳门有两个码头,一个是澳门外港,一个是氹仔码头,氹仔那边一天时间我怕自己游不完就选择了到外港。
出发前关注了公众号“招商蛇口邮轮母港”在里面定了早上八点多去的船票和晚上六点半回来的票。接下来就开始各种百度和查询了,因为手机在那边没信号出发前把很多攻略都做了截图。下面就跟大家讲一下我是一个人怎么闯了澳门。
早上六点起床,收拾洗漱后七点出门坐地铁到蛇口港,五一的时候怕晒还带了雨伞和防晒霜,出了地铁站就是码头,这是当时拍的码头的照片。

取票以后要去换了澳门币,澳门的消费也比较高,不过一个人吃饭坐车一天的话有两三百澳门币就可以,我去的时候换了五百块钱,没花完,不过回来的时候记得要把手里的硬币花掉,因为回来的时候口岸不收硬币,无法兑换为人民币了。我钱包里现在还留着十几块澳门币,如果想买东西的话也是可以刷银联卡的好像,如果兑换的澳门币少了也影响不大,澳门同时流通港币,人民币和澳门币。但是公交投币1块人民币跟一块澳门币时一个效果噢。
两个小时左右到达外港,下了邮轮以后就有到达各大赌场的免费大巴,你想去哪里就去坐到哪里的就可以了,我记得我是坐的到新葡京的大巴,由于一个人出行时间比较仓促,我在赌场门口拍了张照片就走了。

顺着赌场门口这条路往前走,就可以走到澳门比较著名的几个景点(由于本人手机木有信号,我偶尔发现前面三个小伙伴也是旅游的,而且三个人中貌似有一个是对澳门很熟悉的,于是乎我就跟踪他们三个到了民政总署那边)下面这个是民政总署。

接下来这两个是澳门邮政局的楼,可能是我去的时候是假期,木有人上班。


民政总署对面是个广场,有很多很有当地特色的房子,以及以前的一些建筑,由于去的时间比较长了,忘了都有什么了,大家可以花二十分钟转一下,最有名的当属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了,逛完这个广场跟着路标前行就可以找到大三巴,由于该地方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家千万记得要在十一点之前逛完走出来,通到大三巴的那条路很窄,十一点以后那条路上的游客超级多,一个人绝对挤不出去,有一起的小伙伴也一定会被挤丢的,就像深圳早高峰时候的1号线,所以一定要尽早出去。

上图这个就是大三巴牌坊了,上去后有一个小广场一样的地方,往前走我记得是有一个什么墓还是教堂,记不清了。有兴趣可以十分钟看一下,门口的保安是两个阿三哥。逛完这个出来街道上有很多卖东西吃的,可以买点吃的充饥。然后就可以准备去下一站了。
我这个人喜欢瞎转,而且每到一个城市最喜欢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所以我的下一站就是当地的博物馆了,到这里就没有免费的大巴可以坐了,于是我就按照我提前查询好的路线在附近找到了公交车(我来之前把我要去的几个地方的地图用手机截图保存了,这样比较方便找路,不至于走丢)。要准备好零钱哦,投币也可以用人民币,没有人工售票的。我还有个毛病,坐当地的公交车喜欢听公交车报站,澳门的公交车报站使用了四种语言,普通话,英语,葡萄牙语,当地语言。公交车上你会碰到各种皮肤的人。听到不同语言的交谈(不过我只能听懂汉语和英语哈哈哈)。澳门和深圳的公交车差不多也有小巴。
到博物馆以后去转了转我记得还收了门票,不过不记得是多少钱了,反正不超过20澳门币。博物馆展览了很多贝类,渔船以及当时打仗用的武器。找不到照片了,就不再给大家展示了。
出了博物馆吃了点东西差不多快一点钟了,来澳门前听说澳门有个地方叫半边橙是澳门有名的凶宅,于是乎我就大中午一个人到了半边橙,离博物馆不是很远。下面就是上图时刻了,给大家展示一下鬼屋的样子。当时拍了好几张的图片,后来觉得不吉利,删除了,中间一张是我自己拍的,其他的那两张是在网上找的图片,不过真的就是这样的,而且每个房子的门口都还放着报废的汽车,汽车上都是杂草,图片里的这条巷子口那里有个公交车站就叫半边橙,顺着这个路上去就看到了图片里的凶宅了。



这里和大三巴牌坊的摩肩接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五一的时候这条路上只有我这个神经病。
这附近还有一个好去处,澳门的亚婆井前地,传说是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饮水而得,这周围的古旧建筑被列为澳门建筑和历史文化区,是当时葡萄牙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也是澳门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这里的两棵老榕树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下面的那幅图的右上角有几个年轻的外国朋友在唱歌,好悠闲,大家随便点歌,就是几个没事闲的慌的小伙子,不图钱,不图掌声。


过了亚婆井前地,有一处地方是郑观应的老宅,挺大的,很不错,值得一游,我这个人不是很喜欢拍照,所以拍的图片质量不是很好,请小伙伴们见谅啊,我上传一张,宅子里的美要大家去了自己发现哦。


到这里我这一天的行程基本结束了,剩下的时间我就坐车回码头了,路上看了看澳门的建筑,没有深圳香港那样高楼林立,而且道路也相对宽广一些,很多建筑都很文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