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见千层底布鞋
回家过年,年的味道倒是不浓,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跟过年似的。
可是仍然喜欢回家,那是因为家里有很多的诱惑。
昨天我们一起去看姥姥,侄女也跟着,一群小孩在院子里各种玩,一点也不觉得冷,吃饭时有人比着,似乎也吃的更多些。
晚上睡觉,妈妈说她脚和小腿冰凉,暖了半天才热过来,于是今早拿了一双千层底的靴子给她穿。
老家的温度还是挺低的,虽然安了暖气,可是钻被窝和起床,还是想拖延的,我早上就赖着听完一本书才爬起来的。
侄女并没拒绝这双靴子,配她的牛仔裤非常合适,我还挺想穿的,可惜穿不下啦!
这搭配很喜欢02 千层底诞生记
我小时候一直穿这样的鞋,千层底的。
农闲的时候,很喜欢在妈妈准备材料的时候去给她打下手。
千层底的鞋底是用各种碎布粘出来的,最下面的布是整块的,铺在桌子或者大面板上,然后上面均匀地抹一层玉米糊糊。
玉米糊糊?是的,就是吃剩下的玉米粥,有些意外吧!
还可以用浆糊,就是把面粉放在盛饭的勺子里,加一点水,放在炉子上一边搅拌一边加热,很快就会变成透明色的浆糊。
我每次打浆糊都会忍不住吃一口,不管是浆糊还是玉米糊糊,都是可以吃的,这材料真是绿色环保。
在妈妈的笸箩筐里有各种碎步,一块一块地拼起来粘在上面,每一层都要涂上玉米糊糊。
然后,这铺了好几层布的桌子,要被放在院子里晒干。等几层布干透了,从桌上撕下来,就是一大块布板。
妈妈会提前量好每个人的鞋样,有一本很厚的书里夹着全家人的鞋样,都是用各种报纸裁的。
妈妈按照每个人的鞋样大小,把很大的布板裁成一个个的脚丫,也就是一层鞋底。
裁好的鞋底会有很多毛边,所以会用白布包上一层边,那一层布是雪白的。
把一层一层包好白边的鞋底粘起来,大约有七八层的样子吧。再用自己纺的粗线沿着那一圈白边缝合一遍,起到固定的作用。
再下面就是纳鞋底了,也是用粗线,针也是大的。
鞋底很厚,需要用到顶针往里顶,拔针的时候会用到缝纫用的钳子,有时候也会用牙叼。
这个工序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有人针脚细密有规律,有人针脚稀稀落落。
我看过很多人纳的鞋底,还是觉得我妈做的最好看。
好几层布形成一层鞋底,好几层再形成一双鞋的底,所以叫做千层底。
我曾经想过学这门手艺,有一次用顶针顶了半天针没扎进去,一半折在鞋底上,一半扎破了我的手。
从此,我就和纳鞋底这件事彻底告别了。不知道我现在喜欢做十字绣算不算是怀旧和报仇。
03 穿鞋要看路
我们穿鞋都很省,除了爸爸和弟弟。
爸爸穿的布鞋,经常鞋帮还是好的,鞋底已经没了。我刷鞋时总看到他的鞋底是漏的,可以把手指头放进去转个圈圈。
弟弟穿的鞋则是鞋帮先坏,他走路好像抬不起腿来,总有一侧的鞋帮先着地。我试过那样走路,可是做不到,也不知道他这是怎么走的。
上学后有了体育课,没见过有几个人穿运动鞋,几乎是清一色的布鞋。
我的第一双运动鞋是在高中时才买的,那时候还见过班里一些男同学穿布鞋的。
千层底布鞋好穿,可是做起来很慢,后来家里条件好一些,就买塑料底回来做鞋了。再后来有了更轻薄的泡沫底,很好扎。
说起泡沫底,还有一些很好玩的经历。
上高中时我穿了那鞋去吃饭,一进食堂就来了一段溜冰舞。
食堂的地是瓷砖,而且刚拖过,泡沫底的棱早就平了,走在上面一步一滑,走了那一段,出了好大一身汗。
还见过一个同学摔了一跤,爬半天没爬起来,连滚带爬地出了食堂。
从那以后,再去食堂,我就没穿过布鞋了。
从千层底到泡沫底,这穿鞋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人力的过程。
纳鞋底很累,每一针都要用力拉紧,妈妈的手有时候没劲,我还拉过绳子,拉的手疼。
现在回家穿的都是泡沫底布鞋,很少有人纳鞋底了,难免会怀念起那些做鞋的日子。
去年春天在家一直穿的布鞋,有时候出门想穿布鞋出门,妈妈说:换一双吧,出门穿太难看了。
我觉得挺好看的,尤其配牛仔裤特别合适,而且穿布鞋脚也不会出汗。
同行的表弟也让我换双鞋,于是我就去换了一双。
可是在心里,我还是很想穿那双鞋出去。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穿皮鞋,我穿布鞋是不是很有个性呢?
当然如果是泡沫底的,就要留意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