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概念:连接组。这个概念来自于一本书叫《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最近,得到上架了它的解读版。为什么要介绍这个概念呢?因为你之所以是你,就是连接组决定的。基因组决定了你是人,有基本的人体结构、思想和情绪,但是,连接组承载了你身上的个性化条件,比如你所有情绪、记忆、性格等等。换句话说,是连接组让你独一无二。如果能破解一个人的连接组,就相当于破解了他所有的秘密。
到底什么是连接组?大家应该都听过基因组。简单来讲,基因组就是一个人所有基因的总和。依此类推,连接组指的就是所有连接的总和。这个连接,说的是大脑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跟连接组相比,基因组简直不值一提。因为基因组的数量一共才几万,连接组呢?光大脑里神经元的数量就有140亿,它们之间再进行随机连接,可就是千亿数量级了。我们刚出生的时候,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基因决定的,但是,我们后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听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最开始的连接方式产生影响,或者说是进行修剪。换句话说,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连接组也就不同。你的连接组记录的,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一生。
那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怎么根据经历发生变化的呢?科学家发现,神经界跟生物界一样,也存在着适者生存的规则,人们管它叫神经达尔文主义。也就是说,对基因有用的连接会越来越强,相反,如果对基因没什么作用,连接就会越来越弱,甚至完全消失。生物学里管神经元和神经元相连的地方叫突触,连接组就是随着突触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们都知道,记忆和习惯都是通过大脑里突触的建立完成的,所以,突触数量越多,一般来讲,就可以说一个人越聪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越强。据统计,人在两岁左右的时候突触的数量最多,但是等到成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只剩60%了。那消失的突触去哪里了?哪些突触会消失,哪些突触才能留下来呢?这个就是个人经历说了算了。比如说你上学的时候经常背东西,唐诗啊,公式啊什么的,那有关记忆的突触就会越来越强;如果你毕了业之后,就再也不背了,那之前再强的突触也会变得越来越弱,甚至完全消失。打个比方,两岁之前,你的突触都是基因决定的,就像是你写文章之前打了个草稿,想到什么都写下来,也不管有没有用,先记下来再说。说白了就是一堆素材。但是后期呢,你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把没用的地方删掉,重点部分再突出一点。最后,文章的字数可能变少了,但是这时候才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除了刚刚说的,这本书里还解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有些人做了截肢手术以后,还能感觉到截掉的胳膊或者腿传来的冷热疼。这个现象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幻肢,幻就是幻觉的幻,肢就是四肢的肢。因为人们都觉得这肯定是幻觉。但是还真不是。患者的大脑确确实实接收到了从幻肢传来的信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得说说,人是怎么感知到胳膊或者腿的冷热疼的。简单来讲,就是大脑里的神经是分片管理的,这一块就管腿,那它接收到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就知道是腿在疼,而不是别的地方;另外一块可能管脸,如果大脑从这部分接收了信息,就会告诉你,你的脸在疼。也就是说,每一个部位在大脑里都有一块特定的感知区域。
那你可能要问了,万一胳膊被截肢了,负责胳膊的神经元不就接收不到信号了,怎么还会感觉到疼呢?这就跟工厂的人员分配是一个道理。如果一家工厂有100个工人,突然,其中有10个工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了,没事可做了,又不能辞退他们,那怎么办?当然不能让他们白白占用工厂的资源啊,自己没工作就去帮其他部门的忙啊!大脑里的神经元也是一样。闲置的神经元会逐渐被大脑调去管其他的地方,比如脸。这样,它就能感受到脸的冷热疼了。但问题是,它还身处在胳膊的管辖区里,有了信息依然要向原来的上级汇报。所以,为什么没了胳膊还能感受到胳膊的感觉呢?其实你感受到的根本不是胳膊,而是脸,而且你每次感觉到胳膊的同时,脸上也肯定有感觉。
你看,神经元之间也是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所以,有些小孩在特别小的时候得了癫痫,就算切除了脑半球,长大以后,他的基本生活也可能不受影响,因为剩下的半球担负起了另一个半球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