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98004/45a5818c84b335c8.jpg)
亲爱的珀金斯:
我预感到了死亡,所以把想说的话写给你。我长途跋涉,来到了陌生的国度,然后看到了死神的羽翼……我其实不是很怕他,但我很想很想活下去,我想再见你一面,我有数不清的痛苦和悔恨想告诉你。有无数的灵感想写出来,却已经没有机会……
我好像从一扇窗户看明白了生活,我祈求上天让我变成更好的人,不辜负你的期望。但重要的是,我想告诉你,我对你的感觉,麦克斯,永远如十一月那一天,你来码头接我,我们爬上了屋顶,一起俯看生活的冷暖还有生命的力量,如此温暖。
——你永远的汤姆
这是一封从“马里兰州巴尔摩奥尔良街1800号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寄来的信,收信人珀金斯是某出版社的一位神奇编辑。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寄信人已经不在人世。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珀金斯从最开始收到这封信后,把它放入手中掂量,到他默默站起身来去把房门关好,又重新坐回到自己位置上,轻轻拆开信封,展开信纸的那一系列动作片断来看,他的内心世界是极为复杂的。
看完信后,珀金斯泪流满面,把自己头上那顶帽子摘了下来。
这是一位“天才捕手”的心情,沉重,惋惜,遗憾……
这是两个灵魂组合、对白的世界。一个天才,一个捕手。
该影片《天才与捕手》描写了美国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与他的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间的友谊。
托马斯·沃尔夫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也是上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麦克斯·珀金斯则是著名的文学编辑。曾一手发掘过菲茨杰拉德、海明威。
看此影片的过程,我从大街,码头,小巷以及临近夜色下的脚步,一度揣摩穷困潦倒、怀才不遇时的未来美国作家沃尔夫在得到“伯乐”编辑,也就是“捕手”珀金斯的认可和发掘时,那不该只有仅仅让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惊喜。比如,感谢感恩应该必不可少。
事实证明,他们在后来的相处中犹如知己,父子。宠爱与被宠爱不容忽视。
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有人欣赏自己的才华,沃尔夫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之前的怀才不遇之感,烟消云散。
然而,每一段感情都有它戏剧性的存在与结束。就在我们看到沃尔夫的写作状态如日冲天时,他已经完全是一个因为写作而得到一切荣誉,地位,权利的角色。人生于他而言,已经如愿以偿。
这个时候的沃尔夫,已经有了人性的膨胀,忽视他人的感受,言行骄狂。和之前与珀金斯初见时所建立的两人之间的信仰与真诚友情背道而驰。令我最感慨的还是他否认了珀金斯对他帮助的那一截心理片段。
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这个角度看沃尔夫,他已经把珀金斯对他的宠爱当成应该,习以为常。导致斯斯文文的珀金斯忍无可忍,愤怒指责:我一再包容,因为理智告诉我,因为你的作品值得我去忍受你的言行和骄傲,甚至放纵……
可是,可是人都要有度,不是吗?就因为如此,结局令人遗憾。俩个看世界有着不一样人生观点的灵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之后的沃尔夫,他想静下来去尝试外面的世界。然而,老天不眷顾这位天才作家,在旅途中,沃尔夫突发疾病,英年早逝。在医院短短数日,这位天才作家给珀金斯留下了上面那封信。
看过影片,我遥想最多的就是汤姆(沃尔夫)诗一样的灵魂。他那些复杂的层面,有点像诗的意境,多层次,多风格。比如,他对文学自信和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与热爱,以及他骄狂的个性等,犹如一道穿梭于城市与生活的闪电。
影片中有这段心理直白:寻觅那伟大却已忘却的语言/那无迹可寻,连着天堂的小巷尽头……
我常想,小巷的尽头是什么?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窗?一条河流?或是更多。那么,它们又为什么要带上沃尔夫——这位天才作家走上不归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