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和品位
对美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心生向往,是人的本能。男人自然的爱看美女,女人自然喜欢帅哥,莫能例外,差别只在于对于何者为美女,何者为帅哥,各有不同的观点。按照《格调》一书作者--保罗•福塞尔的看法,对于美好的食物的定义,进而产生的欣赏和爱好,是具有阶层属性的。假设,我们把品味定义为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和价值认可,那么,不同的社会阶层就有不同的品味。用日常话来说,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所爱。譬如,喜欢听流行音乐的人和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就很少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他/她们对于何者更能展现音乐的美有不一样的认知。社会阶层是个不好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例如,我们讨论经济话题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一个概念---中产阶级,既然存在了中产阶级,就必然也存在贫民阶层,富豪阶层。虽然,这种划分很机械,基本上是以个人的收入作为划分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决定你所属社会阶层的最大决定因素就是金钱。金钱决定了我们的消费方式,有钱人和没钱人玩的东西不一样;消费方式又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喜好,趣味,和生活方式。就好像,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城市马拉松,就是中产阶级的表达方式。
表面上看来,金钱的因素胁迫了我们,使我们不得不进入特定的社会阶层。其实,毋宁说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需要。从哲学上来讲,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人,那么,“人”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必须有其他的个体,才需要“人”的概念。同样的,每个孤独的个体,都需要他人的存在来证明彼此的存在,从心理上,需要加入到一个群体之中,才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归属感,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所以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怎么寻找和加入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群体呢?最简单的途径就是买相同的东西,玩相同的游戏,读相同的书籍。因为有同好,就有交流,才能够有归属感。所以,各种群体,各个阶层,自然存在一些明显的表征性的消费行为,这些具有表征性意义的消费行为,也叫属性标签。我们通过这些行为,来给自己贴上标签,让自己容易被别人识别,容易被同好者发现,从而进入期望的社交目标圈子,和同好者交往。譬如,玩游艇,在目前阶段,就是一种富豪消费的标签。还有一些不太具有标签意义的消费方式,我们就会以品牌来作为区分。譬如,买手机,本身不是件具有标签意识的行为,不过,选择买“I PHONE”品牌,和选择买“小米”品牌,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分意味。
在物质社会中,由于金钱决定了我们的大体的消费方式,从而也大概的决定我们的社会阶层。但是,很显然,金钱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除此之外,我们生长的背景,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和朋友圈,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同样花500万,有人用来买游艇,有人用来买跑车,有人用来买别墅,有人用来买油画。虽然,这些人都同属有钱阶层,但是,却选择了不同的消费行为,也就具有不一样的品味。如果让我们评价一下,也许觉得花500万来买油画的富人最有品味。原因是他愿意花500万买一个高雅的文化器具。该器具并不具有实用功能,仅仅用于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也说明了,虽然我们迷恋于物质生活带来的快感,不过内心还是更推崇精神方面的享受。在这个例子,我们使用“品味”来划分社会阶层,区分土豪和贵族。“品味”是个难以定义,准确描述的词。但如果透过社会阶层的框架来理解,就容易搞明白。例如A评价B的穿着说,你这样穿衣服真没有品味,要穿西装;C对D说,不要喝啤酒,要喝红酒,红酒才有品味;说的其实是社会阶层的事情。通常来说,越高的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就会被定义为越有品味。下游的阶层会以之为榜样,学习之,效仿之。
回到本文,“喝茶”究竟具备不具备社会阶层标签的作用呢?答案是“不具备”。茶叶并不贵,很便宜,所以从金钱上来说,并不具备划分社会阶层的作用。喝茶,可以喝的很简单,也可以喝得很讲究,所以单纯说“喝茶”,并不是件有品位的事情。虽然,也有人认为喝茶比喝咖啡更有品味,但我并不认同。
我认为:喝茶唯一能和品味扯上边的是,你能喝懂茶。喝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喝懂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个人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需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勉强可以看成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精致生活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才能说“喝懂茶”是件有品味的事情。所以,要想成为有品味的人,从“喝懂茶”开始吧。
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