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临时和老师约了一下,和孩子一起去画室画。我上次画是在六月二七日,打了一个线稿的马蹄莲,真没想到已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了。
女儿画的是知更鸟,一只萌哒哒的小胖鸟。这是第三次课了,看来鸟也不是很好画。我一向钟情花朵,想一直画花。想来这场景也挺有意思:女儿和妈妈各自占据一张桌子,在同一个老师那里学习绘画。相隔着几十岁,竟然是同班同学。这个社会真精彩,若把时间倒推个二三十年,恐怕少有这样的情形?
我和女儿几乎不聊,各自安静处理自己的画作中。孩子课间休息时,问老师:“妈妈为什么只画花呢?”老师说:“画什么都一样,都是学习。”这简单的一问一答,竟勾起了我很多思绪。
于画画而言,画什么这是第一个层次的事情。因为画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无论画啥,都是通往画画的第二个层次——学绘画技巧。不管是画鸟还是画花,我们都要学会观察,能抓住物品之形,肥准确的色彩,能用色彩准确表达光影变化,如此等等。反复画下去,绘画的技能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但绘画技巧并非学习的终极,还有更高的层次:审美与修心。绘画是一项与美紧密相关的事情,一次次绘画中,对美的感受力在增强。有一个细节,我很有印象。我在画花时,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每次老师动手调整了一下之后,画作的美感会马上提升一个档次。在这个观察中,我发现老师处理的全是细节,比如外轮廓在光影中虚实的变化;花萼与花茎接临处的阴影关系等。诚然,这里有绘画的技术在,但我体会到的,却是感受力的问题:我在绘画时,是否真的把自己融入到了这来花中?是否有在全然打开地去感受这枝花?
理解了这点后,在给其他花朵上色时,我不再拘泥于老师挑的颜色,我是根据自己对花光与影、色与色的理解和感受去处理。尽管技术依旧不行,但整体灵动了很多。这个练习绘画的过程,又变成了一个修心的过程。
你看,做任何事情,不都是需要打开自己感受力,全然投入呢?画画如此,写作如此,做任何事不都如此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