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子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打上了特定的标签。2.14、520、七夕等等俨然成为了情侣们表达爱意的专属节日,朋友圈、花店、路边的餐厅无一例外都在卖力营造着节日的氛围,整个世界似乎都弥漫着爱情的甜腻味道。
此情此景让单身狗们一片哀嚎“我们不想吃狗粮!”情侣们开始在暗中较量“你今天竟然没有任何表现,根本不爱我!”“别人收到的礼物都好精致,你却这么敷衍,根本不在乎我!”
我不禁有点怀疑:难道只有在这些被定义的日子里表现出来的爱,才是真爱吗?爱情的样子,就是这些节日里的一个红包、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一顿精致的晚餐吗?
说到底,爱是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两个人感情很好,那么这些特定的日子倒也不失为增进感情、添加情趣的好方式;但是如果平时彼此对对方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只是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表现一下,不免让人觉得虚情假意。
安妮宝贝在《最好的爱情》里说过: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
这句话,深以为然。
当一份感情需要被这些预设的日子去认同、去验证的时候,说明白两个人的关系就已经变得不再纯粹、不再牢靠。我对你的爱如同皎皎的明月,对你投以最温柔的眼波,而你竟然用这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来判定我爱不爱你?
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禁锢、束缚和压抑。爱,不应该是预设的模样。
- 02 -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给自己设立过一套爱情的标准,或许她眉目如画、优雅如兰,或许他玉树临风、才比子建。也不知道这些到底是否适合自己,只是遵循着这套标准在茫茫人海中找寻。于是,宁缺毋滥就成为了求而不得的理由。实际上,爱情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
爱不是苛求,也不是将就,更不是将自己的那套标准嵌套在他人身上,而是懂得去包容。
杨绛和钱钟书向来被当成爱情的楷模,他们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门当户对、伉俪情深,更在于杨绛对钱钟书缺点的接纳与理解。
钱钟书虽然是学术上的大才子,但在生活能力上却是一团糟。杨绛没有苛责他、也没有勒令他去改,而是承担起作为妻子的职责给予钱钟书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同时,她认为自己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他最可贵之处。
- 03 -
有人说,爱情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好的,在特定的某一天就会遇到特定的某一个人,所以也就存在了算命。
我并不相信拥有真爱是因为上天的注定,关键是有没有在长期的相处中去用心培养和经营彼此的感情,在遇到阻碍时有没有勇气去争取、为了Ta而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M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她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优秀帅气又弹得一手好吉他的男生。实际上那个男生也喜欢M,但是俩人为了不影响彼此的学习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平时会交流互相鼓励对方。高考结束后,那个男生考上了北方某高校,而M落榜了,只报上了一个不入流的学校。
九月,那个男生欢天喜地的去了北方上学,M默默收拾行李回到了母校复读,她没有把复读的消息告诉他,也断绝了和他的联系。但家人的不理解与备考的压力时常侵袭着她,她始终坚定地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无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她都拼了命地学,只为了缩短和他的距离,变得和他一样优秀。
经过一年艰难的复读生活,M终于如愿以偿考到了他的学校。九月,M到学校报到时拨通了他的电话。等在校门口的他满脸惊喜的看着M,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了情侣。我曾经问过M,为了跟他在一起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如果他已经跟别人在一起的话,还值得吗?
M笑着说,因为他我才有了重头再来的勇气,我才能够不断地突破自己。无论如何,这一年的时间都很值得啊。
- 04 -
马斯洛认为爱是分类型的,成熟的爱应该是以成长为基础,是丰富的、是愉悦的,和其他人一起成长。这也应该是爱情的模样。
我不信那些口口声声喊着爱到海枯石烂,却又不愿意在爱情中成长的人。爱,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完美的预设模样,它需要付出真心和精力去经营和改造。
如果要选择人生的伴侣,那么“她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于是我们的人生从遇见爱情的这一刻,得以重新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