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控力,你会想到什么呢?一个坚毅的剪影?一个未完成的计划?一个令人捶胸顿足的决定?还是一声无奈的叹息?你是否心里浮现了点点内疚、自责的小火花,隐约听见“你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真是意志力薄弱”的评判?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0064/aaa495a9521da5e0.jpg)
没错,在没有读到《自控力》这本书前我就是这么想的,8月第一周详细读完了凯丽麦格尼格尔的这本著作《自控力》,我和自己和解了。原来——“自控没有那么容易,大脑有它的脾气……”“没那么简单,就能把立下的壮志都实现……”
听起来,自控力似乎是个严肃的学究式的话题,实际上,这本书充满了生动鲜活的案例及实验,语言也轻松幽默,读起来还是比较愉快的。
什么是自控力呢?作者提出自控力具有三种力量,“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举个栗子,今年上半年我的体重增加了四斤(保守估计),我想要恢复从前的体重,就要运用自控力的这三种力量:我想要——变得苗条健康,我不要——胡吃海喝吃饱就倒,我要做——运动合理饮食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学习吸收下作者的表达方式,就让我从自己昨天失控的一件事,解读下那些影响自控力的因素吧。昨晚踏进恐龙鸡手的那一刻起,我的自制力就一点点后退,直到溃不成军,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先从为什么需要自控力谈起。我们的大脑结构很复杂,既包含原始脑,也有后天进化的大脑皮层。因为这两个部分的功能不一样,原始脑负责基本的生存功能,让我们吃饱喝好安全又开心,大脑皮层负责理性思考问题、作出规划及决定,所以两个部分常常发生冲突。就在我迈进店门的时候,原始脑就在快活地呼喊:“烤串!涮肚!香甜的面包片!”而大脑皮层则提心吊胆:“少吃点儿啊,别再长肉了!”这时就需要我具有平衡这种冲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自控力。
影响自控力的因素很多,我们先来说说大脑分泌的那种令人又爱又恨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多巴胺的作用是让我们产生欲望,驱使我们采取行动去满足欲望,它是一种驱动力。比如拿起菜单的时候,它就在兴奋地催促我:“点这个!吃这个!喝那个!and be happy!”
成功的商家都精通神经营销学,从背景音乐到装饰灯光都在无形中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不断增加的多巴胺在头脑中大喊“买买买!吃吃吃!”一次次冲击着自制力的防线。
餐桌上方的暖灯射下的光线,恰到好处地笼罩在刚端上来的肉串上,营造出活色生香的美食即视感。多巴胺大军汹涌而来,撸串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0064/824626fdcd854945.jpg)
听起来多巴胺如此强大,我们要如何面对呢?书中作者提出了几种方法:一,远离诱惑,把容易引起失控的东西放在视线之外,眼不见为净。二,如果已经受到诱惑,撸了五六七八串了,留意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它是否如想象中那样美味?吃了这么多之后,自己是否得到了之前期望的满足感?这件事真像想象中那么令人愉快吗?等到你发现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就不容易被多巴胺盲目驱使了。三,把多巴胺为己所用,平时自己不喜欢的事拖延的事,把它们和多巴胺挂钩,例如想象自己完成时的愉悦感、成就感,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带动自己主动做事。
大脑皮层中警铃大作,现在我察觉到了多巴胺的控制,放下了手中的肉,我找回自控力了吗?没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0064/abb8afa22351d64c.jpg)
因为“道德许可”闪亮登场了,“道德许可”是我们大脑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自己吃喝玩儿的舒适安逸目的,想出的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现在我的大脑里有几个声音小声地嘀咕着,“这几天控制的不错,可以奖励一下自己了!”“吃点青菜吧,不爱胖!”于是我的筷子又伸向了肚锅,似乎完全看不到附着在茼蒿上面的那一层红红的油光……
是的,“道德许可”是我的雷区,最初读到这一章时,我被自己的大脑惊呆了:它居然可以有这么无耻的操作!我顿悟了这么多年自己走一步退两步的原因。我总是在事情开始时自制而专注,而完成初步目标后忍不住飘飘然起来:看,干得不错!休息一下吧!放松了警惕后失控随之而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心态上改变,确认自己想做的事、制定的目标,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取得一定进展之后问自己一句“我的目标是什么呢?”
绝不会是吃下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再胖几公斤!
嗯嗯嗯,居然又吃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你我皆凡人,我们都会有失控的时候,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们因为失控而产生了自责内疚的心理,那么要小心:负面情绪会引发更多的失控。
你是不是曾经因为没有按时起床索性再补一觉?因为多吃了一点东西破坏了立下的目标,干脆把剩下的也吃光?为什么我们会做出与自己的目标完全相反的行为呢?
作者是这样解释的,但我们陷入指责自己、内疚的负面情绪中时,大脑会寻找减轻压力的方式来让自己开心起来。因为原始脑的局限性,它会把及时满足,也就是吃喝玩儿乐睡加消费当成减压的方式,它释放多巴胺驱使我们行动,失控就这样发生了。这也是很多人心情不好时容易冲动购物大吃零食的原因。可是这种方法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引发更多的失控。所以作者在书中建议我们,养成良好的减压习惯,运动、和朋友聊天、听音乐、阅读、散步、冥想等都会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产生治愈效果的放松反应。除此之外我们要试着用好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失误,体会自己的需求,找出原因及应对方法,继续前进就是了。我们或许习惯了没有做好事情被责备,但是相对于最终结果来说,接纳支持自己显然更加有效。
周围环境对自控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你身边的人邻座的人都在吃吃喝喝时,你在不知不觉中也吃下了很多,这就是人类的从众心理:大家吃的这么开心,我也来一点吧!意志力会传染,所以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赤者”,就要识别出身边的“墨者”及“墨者环境”,有意识地远离削弱意志力的环境,加入“赤者”的行列中去,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0064/8eb4fc09b75136a1.jpg)
撸了串吃了“健康的”青菜蘑菇,我搜寻的目光落在了烤面包上面,“我不要再吃面包了!”大脑皮层发出了抗议“不要吃面包!”我对自己说了七八九十次,还强迫自己移开目光,但是最后我还是消灭了它。
这次我掉入了“我不要”的负面强化中。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讲到“我不要”的局限性时,提到了作家托尔斯泰小时候的趣事:哥哥让小托尔斯泰呆在角落,直到他“不再想白熊了”再出来,结果小托尔斯泰坐了很久,为脑子里的白熊苦恼,这就是负面强化的作用。我们一旦提示自己不要去做什么事,反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它身上。破局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只要接受渴望的存在,选择不去实行它,而去关注自己要做什么就可以了。
我们之所以这么容易受到诱惑,是因为我们大脑的短视性,大脑还没有进化到对未来的奖励作出回应。书中作者提出了十分钟法则。面对诱惑时等待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想象着自己长远的奖励。对拖延不想做的事情,坚持做十分钟然后就可以选择继续做下去或者放弃。还可以在自己受到诱惑的时候,比如又一次想把面包片放到嘴里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了几分钟的满足,我要承担越来越胖的后果,这值得吗?”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比如时常用冥想、运动、睡足觉、放松活动等提高自控力,提前计划自己可能会面临的挫折以及应对措施,时常回顾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做些小事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肌肉等,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
发生失控是很正常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自控力,我们的大脑最擅长的事其实是忽悠我们。只有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大脑运作方式,增加自己的认知,练习使用各种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才会一步步走向自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