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王建洲商学院,我是王建洲,我是做互联网创业培训的。今天与大家聊的话题是:限量销售应用得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限量销售,以少胜多
在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任意选购的市场条件下,实行限量销售是很有道理的,它也是商家常用的一个经营策略。
如果应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回馈读者,今天与大家免费分享2本创业项目电子书,《55个小本创业项目实战案例》和《如何创业当老板》
这2本书是我专门为草根创业者,中小企业转型者总结与实践出来的结晶,认真理解足以改变你目前的现状,从而影响你的一生。
来源:王建洲创业圈。
1991年,日本汽车公司推出极具古典浪漫色彩的“费加洛”车时,宣布全部汽车生产数只有两万辆,并保证事后绝不再追产。
该消息一传出,马上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轰动效应。尽管订单雪片般飞来,但公司却慢条斯理地采取接受预约的方式,并分批进行抽签销售。
中签的“幸运儿”欣喜万分,而未能如愿者(估计至少有31万人)则怨声载道。
1993年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广州手表厂特意精制出1000只“羊城牌”毛主席头像纪念手表。
厂里只留一只,其余的999只均销往香港。由于手表做工精细,头像逼真,金光灿灿,每只表均附有厂长亲笔签名的说明书,并分别按顺序标有001至999的编号以作查验。
因此,手表在香港上市后深受欢迎。售价从起初的每只数百港元一直升至四五千港元,十分抢手。
1998年,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曾推出一种价值五万日元的“欧普达”数码相机,宣布只生产两万台,其中1.2万台在日本国内销售。
结果,半个月内就有两万多人申请预购,只好抽签限售。
现在,该相机的价格已超过8万日元。
CD唱片制造商佛伦斯公司也曾使用过限量销售这一招。一次,他们为了推广爵士钢琴巨星迪克·海曼的作品,决定在全球只发行2.5万张,并宣称以后绝不再版。
为了取信消费者,该公司特地在每张CD唱片上烙印了序号来强化限量发售的真实性。结果,此举大获成功。
【赚钱心法】
我们都知道,作为商家,没有谁不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多卖点出去。
毕竟,卖得多才能赚得多。
这是妇孺皆知的。既然是这样,那为何还有人搞什么“限量销售”呢?
难道他们真的与自己过不去吗?
当然不是。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傻瓜。他们这么做其实大有深意。
如果是在一个商品匮乏、供应紧张的年代里,这么做是没有理由的。
但在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任意选购的市场条件下,这么做就很有道理了。
因为你不可能生产多少就一定能卖出多少,即使你不限量销售还是得限量生产,否则就要造成产品积压。
而一定的限量生产和销售,还会赋予该产品以一定的纪念意义或“物以稀为贵”的历史价值。
好的,针对这一事实前提,干脆来个限量销售。
此招一出,必会引发一些消费者的恐慌心理,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另一些具有攀比心理的人也会争相购买,他们害怕别人有了而自己没有。
这样,一个购买热潮就掀起来了。
一种很可能的情况是:无限量销售出去的还不如限量销售的多,因为无限量销售不会引起人们的稀贵感或恐慌感与紧迫感。
既然“限量销售”具有如此威力,我们是不是随时都可应用呢?
当然不是。限量销售是有条件的:
其一,产品一定要独具特色而稀有,或独具纪念意义而珍贵。否则,这一招是玩不转的。
其二,必须要在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任意选购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应用,否则就是自己掐自己的脖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