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在南宋宰相中也算是赫赫有名,他敢于为岳飞昭雪,削秦桧王爵,开禧北伐失败后,竟被南宋朝廷悄然摘了脑袋,送去金国换来继续苟且偷安,金国对韩侂胄的态度却令人尊重,他们把韩侂胄的首级给予了厚葬,就葬在他曾祖父韩琦墓的旁边,并且给了一个恰当的谥号“忠谬侯”,说他“忠于谋国,谬于谋身”。
岳飞北伐,殒命风波亭;韩侂胄北伐,身死玉津园,同样是因北伐惨遭迫害,岳飞和韩侂胄在历史的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民族英雄,后者却长期被定为奸臣。原因何在?窃以为,除了其他因素,很重要一点在于韩侂胄在错误时机错误条件下发动了一次错误北伐。
一是舆论高涨却实力不济。战争需要动员,特别是通过舆论激发情绪和斗志,但这一切都需要实力作背书,需要“先胜而战”,然而韩侂胄主政期间,南宋却是国穷将弱时代,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无益,反而坏事。1204年,韩侂胄主持政事,追封岳飞为鄂王。1206年,宁宗和韩侂胄,削去秦桧的王爵,并且,把他的谥号改为谬丑,并且制词: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之间,人人都在传诵,大快人心,南宋朝廷大获民心。在开禧元年,也就是公元1205年,由头是一个进士上言“乘机以定中原”,宋宁宗和韩侂胄,起用了辛弃疾、陆游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建言,当时朝野一片声音就是抗金。然而这却是一场敌我实力悬殊的战争,为此,韩侂胄不惜倾囊而出,“输家财二十万以助”。虽然朝廷还是军民做足了准备,可惜,事情不密,出现了内部叛徒,恰在此时,朝中主降派抬头,史弥远是主降派的带头大哥,从而导致战争只能以失败告终。
二是缺乏上层支持。战争胜利需要同仇敌忾,特别是需要高层强力支持。韩侂胄靠舆论,靠权势起家,然而北伐时背后靠山倒了,韩侂胄也就成了孤军奋战。公元1200年,韩皇后死了,也就是韩侂胄的侄女死了。公元1202年,宋宁宗立杨氏为皇后,韩侂胄对此事曾经表达了反对意见,因此杨皇后对韩侂胄,心怀怨恨,杨皇后的在政治上和她的哥哥杨次山,都是主降派,她叫皇子询给宁宗上书,说韩侂胄想重启兵戈战事,宁宗没有搭理他们。1207年11月24日,在这些人的指使下,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人,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在韩侂胄死后,军政大权都被杨皇后和史弥远控制,紧接着,把苏师旦处也死了。
这还不算完,按照金国的无理要求,把他们俩的脑袋割下来,派使臣送去金朝,又一次完成了投降;同时,南宋朝廷恢复了秦桧的申王、忠献等“待遇”。至此,韩侂胄在以前他打击的程朱理学人士笔下,只能落得奸臣名号。甚至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还认为韩侂胄是“贼宰相”,说“他祸国殃民的本事,跟秦桧是拜把子的兄弟”,让韩侂胄与他自己打压的秦桧齐名,这又是何等讽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