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同时,他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在学术界拥有重要的地位。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洞察人性》等,这些著作改造了弗洛伊德学说,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简介权威的人性读本,帮助身陷困境的现代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走出家 庭和社会关系的迷宫,找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方法。
真实案例分析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给你通俗易懂的心理学!
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先说一说:情绪和感情
一个人想改善自身处境,又不想违背自身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才会产生感情。找不到达成目标的好法子,或丧失了达成目标的自信,人便会展现出感情与情绪,这是不自控的。
愤怒的感情将对权力与掌控地位的强烈欲望完全展现出来了,将前面的所有阻碍快速激烈的清除,便是这种感情的目的所在。
愤怒对所有了解自己的人来说都是多此一举,暴露自己隐藏的自卑与对优越感的强烈欲望。只是为了让其他人遭遇悲惨一让自己获得更高价值.其本身没什么意义。相较于成年人,小孩子更容易愤怒,因为拥有更强的自卑感。
人的性格分为两种:自私型和社会型
阿德勒认为:人的性格是指在极力和外界相适应的过程中,个人所展现出的一种独有的风格。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性格是发展社会感、追求优越感的依据。
个体心理学把人的性格分为自私型和社会型两种。社会感比较强烈、不太在乎个人权力和威望的人,一般属于社会型性格;而只想着在自身获得巨大优越感以后才帮助别人的人,通常受到个人利益和野心的控制,属于自私型性格。每个人都是在两种性格之间寻找平衡,一个人既不应该让自己太过无私,也不应该让自己太过自私。
阿德勒认为,人的情绪变化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性格走向。比如愤怒、焦躁、刻薄等,都是出于我们无能为力的自卑感。如果我们要平衡自己的性格,我们就需要知道一些控制基本情绪的技巧和方法。这也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洞察人性来改善自己生活的原理。
人的行为习惯是洞察人性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