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3

作者: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01:19 被阅读51次

3.佛法宗派大概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因途径不同而出现不同宗派。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

佛法传至中国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五、法相宗 又名慈恩宗 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七、华严宗 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诲。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相关文章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3

    3.佛法宗派大概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因途径不同而出现...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0

    改过实验谈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1、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 2、省...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1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者:杀,盗,淫,妄,酒。 八戒:具云八关斋戒。关者禁闭非逸,关闭所有一切...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

    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7

    7.切莫误解佛教 一、由于佛教教义而来的误解 (一)“人生是苦” 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6

    6.常随佛学 初学者可以根据佛经中记载佛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以下举7个佛的事迹以便大家学习。 一、佛自扫地 世尊见...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5

    5.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我们要避凶得吉...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4

    4.佛法学习初步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2

    2.佛法十疑略释 一、佛法非迷信 佛法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8

    8.受十善戒法 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受持十善戒法(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v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