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4

作者: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07:16 被阅读4次

4.佛法学习初步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

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 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生报 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 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第1种恶业,上品,地狱。中品畜生。下品鬼。第2种善业,上品,人。上品,欲界天。下品,阿修罗。第3种不动业,次品,色界天。上品,无色界天。)。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恶业有十种。

一、杀生……短命 多病

二、偷盗……贫穷 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 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 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 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 言多诤讼

七、绮语……言无人受 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 多欲无厌

九、瞋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 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邪见……生邪见家 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

一、不杀生 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 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 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 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 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 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 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 常怀舍心

九、不瞋恚 恒生慈愍

十、不邪见 正信因果

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

笔者语:然而现在的人,都讲究现世报,等不到来世。人心浮躁如此,呜呼哀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

相关文章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4

    4.佛法学习初步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0

    改过实验谈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1、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 2、省...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1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者:杀,盗,淫,妄,酒。 八戒:具云八关斋戒。关者禁闭非逸,关闭所有一切...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1

    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7

    7.切莫误解佛教 一、由于佛教教义而来的误解 (一)“人生是苦” 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6

    6.常随佛学 初学者可以根据佛经中记载佛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以下举7个佛的事迹以便大家学习。 一、佛自扫地 世尊见...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5

    5.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我们要避凶得吉...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3

    3.佛法宗派大概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因途径不同而出现...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2

    2.佛法十疑略释 一、佛法非迷信 佛法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

  • 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8

    8.受十善戒法 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受持十善戒法(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叔同《说佛》学习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i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