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一章 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小澡哥摘录读书笔记如下:
1. 就现代思想的演进而言,在反本质主义、解构逻各斯中心、告别理性等旗帜下,对理性的贬抑以及对意义追求的质疑似乎已浸浸然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2. 解构主义以不确定性为关注的目标:拆解现存的结构,放弃逻辑的整合,拒绝任何确定的解释,简言之,不断地超越给定的视域,否定已达到的意义,但又永远不承诺新的意义世界。
3. 真正从哲学层面对虚无主义作深入考查的是尼采。他认为:“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回答。”
4. 尼采认为:“一旦人们明白了,臆造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心理上的需要,明白了人根本不应该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了虚无主义的最后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含有对形而上学世界的非信仰——它摒弃了对真实世界的信仰。”
5. 在基督教的视域和语境中,上帝不仅自身表现为终极的目的,而且赋予人以存在的目的:人的生存过程,都以上帝为指向,其存在的全部意义,都相应地由上帝的意志来规定。
6. 按尼采的考察,在哲学、宗教等不同领域,“另一个世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哲学家虚构了一个理性的世界,在适于发挥理性和 逻辑功能的地方,——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来源。”“宗教家杜撰了一个‘神性’世界——这是‘非自然化的、反自然的’世界的源出。”
7. 当尼采指出“上帝死了”时,他同时也揭示了:在“另一个世界”终结之后,传统价值系统的基石也不复存在。
8. 虚无主义的特点,在于通过否定存在的价值与目的而消解意义,而对目的与价值的否定,又与这种目的与价值本身基于虚构的世界相联系:当目的和价值的根据不是内在于现实的存在而被置于“另一个世界”时,其真实性便将受到质疑。
9. 所谓“超人”,也就是尼采所预设的超越人类的存在,按其实质,这种存在仍具有超验的性质。这样,以超人为目的,便意味着以一种超验的存在取代另一种超验的存在,从而依然将价值奠基于虚幻的基础之上。
10. 如何克服虚无主义?以前文对虚无主义根源的分析为背景,这里首先无疑应当从超验的存在、对物的外在依赖,回归现实的世界,并由此将价值的根据,建立在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之上,避免以各种形式的外在赋予来设定人的目的。
11. 独断论(权威主义)将认识过程或价值领域中的某种观念、理论、原则视为绝对真理,无视或否定与之相对的观念、理论、原则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其中也蕴含着将相关的意义系统独断地赋予社会共同体的倾向。
12. 如果说,虚无主义表现为意义的消解,那么,权威主义则以意义的异化为深层的内涵。
13. 意义生成并呈现于人的知、行活动。以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变革世界与成就自己的历史展开为前提,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呈现为意义的形态。
14. 作为意义生成的前提,人的知、行活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创造的过程:正是在成己与成物的创造性活动中,人既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又使之呈现多方面的意义,人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走向自由之境。
15. 以意义消解为内涵的虚无主义和以意义强制为趋向的权威主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现在悖离人的自由创造和自由走向这一点上,又具有相通之处。
16. 对虚无主义和权威主义的克服与扬弃,既意味着确认这一过程的价值创造性质,也赋予意义世界的构建以走向自由之境的历史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