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把人从生理到心理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总结。那如果撇开生理这个层面仅仅从心理上来剖析,把人生分成哪几个阶段或者哪几个境界呢?
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冯友兰说: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成四个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前三个境界都不难理解,而第四个境界感觉有点玄乎。
但个人认为恰恰是有点玄乎的“天地境界”才真正成就了冯友兰,才为中国哲学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才为儒家思想有可能成为宗教奠定了基础。因为:
1、天地境界就是虚无缥缈的境界,越虚无缥缈越可以无穷无尽地追求,就好比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何况无即是有,有即是无;
2、中国的儒家思想之所以无法成为宗教,是因为阐述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人是俗的,固俗大于雅;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讲的是人和神的关系,神是雅的,固雅大于俗;
3、三大宗教都强调不求当下,只求彼岸信仰;但儒家思想恰恰教育大家只求当下,不求彼岸信仰,往近看是务实,往远看是现实 ……
不难看出,当下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不仅仅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产物,同中国儒家思想也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