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30912/8793031db342622b.jpg)
阳光透过层层的楝树叶,斑驳的照射下来,树下坐着一个少年,双手捧着厚厚的书,津津有味的看着,任我们在一旁如何打闹喧哗,他自岿然不动。
这个少年就是阿正,住在村子的正中央,他比我年长几岁,按理我喊他哥哥。正哥家里三口人,一个偶尔发发神经的老爹和一个年幼的弟弟。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正哥打小就是榜样:他学习好,每次都是第一名;他品德好,曾捡过一包钱并毫不为之所动的主动交给了老师;他体能好,每次都能背起满满一大袋子的青草用来喂牛羊。
所以,我们那一片的父母,每次都教育孩子都离不开阿正,比如“你看看人家阿正,又拿了第一名……”“你看看人家阿正,一点都不要父母操心……”“你看看人家阿正,都能下地种庄稼了……”
是不是有点“生子当如阿正”的感觉?
后来上到三年级的时候,阿正就没再去上学了,老师先是通过我们询问情况,后来又直接到了阿正家里,苦口婆心的劝了他半天,希望他继续念下去,可是阿正却总以“每次走进教室头就疼”给拒绝了,他的父亲坐在他的侧面,吧唧吧唧的抽着旱烟,没有说话。
我们趴在窗户上看了半天,等老师走后,阿正一下子抱住了他父亲的,哼唧哼唧的哭了起来,他的父亲也哭,嘴里还絮絮叨叨的说着:“阿正,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对不起你……”
阿正休学后,原本是打算跟着隔壁村的一个建筑队去学盖房子的,可是人家嫌他年龄太小,不愿意收。无奈,阿正只好窝在了家里。不过窝在家里的阿正也没闲着,他满村子的搜索着废旧的塑料袋,纸片,然后攒起来,等着坐毛驴车的老头上门回收。攒了一阵子后,阿正买了他人生第一本新华字典,虽然也是从废旧书店淘的,但他却如获至宝,每天每夜的翻着。
那年暑假,邻村上有个上了中专的大学生从城里带了好几本厚厚的武侠小说,阿正听后欣喜若狂,磨了他半天,最后他才肯借给阿正,并再三嘱咐要轻轻的翻,翻坏了可要赔的。
此后的一年光阴,阿正只待在两个地方:他门口的那颗楝树下和邻居门口的草棚里。每个看见他的人都替他感到可惜,那么优秀的孩子,那么爱学习的孩子……
一年后,阿正被父亲安排跟着他一个远房的表亲哥哥去了山西打工,说是打工,其实就是钻煤窟,在长长的黑漆漆的煤矿里往外背煤籽。又一年后,黝黑瘦小的阿正带回了两百块钱,那时他一天的工资是8毛,生死不论的那种。
我们都跑到阿正家看热闹,他给父亲买了皮鞋,给弟弟妹妹买了新的书包。他父亲接过钱的时候,双手是微颤的,可阿正脸上却是自豪的微笑。也许,在他的内心,他肯定觉得能帮父亲撑起这个家了吧!!
可好景不长,一次阿正的表哥在清理煤矿时被突然的塌方给掩埋了,找了几天都没找到。阿正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然后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物在电话的这头也都哭了。那是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面对死亡,我猜他的内心一定也是崩塌的吧?!
阿正父亲在其他人的劝说下让阿正离开了山西,此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阿正在工地做过苦力,在码头搬过东西,还曾修过监狱的围墙,不过后来传着传着就变了味,说阿正坐过牢。
阿正一直在外面飘着,直到前几年,阿正都24了(我们当地21岁没结婚就很难再找对象了),父亲才给他张罗了门亲事,对方的那个女孩是隔壁村的,比阿正大两岁,她不嫌弃阿正家是平房,就是人长得稍微丑点。
刚开始阿正是不愿意的,可父亲百般劝说硬是要他答应,毕竟这年头,不要房不要车的女子难找啊。阿正呕着气的结了婚,据说结婚那天阿正喝了两瓶白酒,虽然他确实也有一点量。
阿正结婚没多久后,阿正的弟弟在大学期间把一个女孩子的肚子给搞大了,女孩的家人不愿意,找到了学校,阿正的弟弟被退学了,他们又找到了阿正家,要彩礼十万。阿正的父亲本就老实,被别人一哄一吓就答应了,还按了手印。
后来阿正瞒着老婆卖掉了新买的三轮车和当初结婚时女方带过来的一些三金,阿正又求了很多人才凑够十万。在农村就是这样,你穷,所有人都害怕借给你钱,怕你还不起,好人设和金钱想比,那还用说?
阿正弟弟结婚后没几天,阿正的老婆知道了详情要和阿正闹离婚,阿振的弟弟在老婆的鼓弄下又要和父亲分家,还要老父亲花钱盖一栋二楼,再加上有些不明事理的债主又总是明敲暗打的催促要债,阿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几宿几宿都没睡觉。
前几天,阿正到街上买了几包老鼠药,还笑着和老板说“春天耗子多,一生生一窝……”
……
听说他走的那晚,下起了暴雨,他的老父亲独自坐在雨中,双目无神,阿正的弟弟和阿正的媳妇在里屋争吵究竟该如何分摊丧事费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