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灵一度如荒漠般寸草不生,当然会有好处——不会莫名的多愁善感,但也会寂寞。
王小波说,“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而我认为信仰、思考、选择权是最大的礼物。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它在于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天赋。
事情的意义终会显现,如果不是现在就是未来的某个时刻,如果不是以这种方式也会以其他的方式。
这种相信,有时很宝贵。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勃朗宁说过,“时间还没有结束前,事情还没有做完前,都不要去评价你的工作”。
人生也是一样。
只要结束的哨声还没有响起,一切都还有转机;只要还没有结束,一切就还没有尘埃落定。
纪录片《49 Up》,则揭示了更加残酷的现实。
它真实而冷静的记录了14个人的一生。
片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贫富男女,年少时都意气风发势不可挡,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袜子里的礼物,会在打开的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每一个人都像阿甘一样相信,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糖。
无论口味怎样,它依然会是甜蜜的巧克力呀。
可是,盒子里装的可能不是巧克力,而是涩口的盐,圣诞老人也始终没有出现。
片子中的男人开始秃顶,女人挨个发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外貌的巨大改变,他们的表情也发生着显性的变化。
他们的眼睛变得暗淡无波,里面再也看不到令人心动的憧憬和幻想;
他们的面庞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再也看不到因为对生命的希望而散发的光彩。
时间无情的走过。
35岁的Nick沦为无家可归的人,似游荡在苏格兰荒凉的高原上的一缕孤魂,镜头里的他甚至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难以自控地晃动身体,低着头喃喃自语,“关键不是我喜欢干什么,而是我可能干什么”。
精英家庭出生的John, 40多岁的他表情温和、脑袋半秃,微笑着说:“我现在很喜欢园艺,要是以前你告诉我我会变得热衷花草,我肯定会觉得那是个笑话”。
看着眼前的人,我几乎要遗忘了14岁的那个男孩,无法确认这个40岁的John是不是真的曾经下定决心要从政,是不是真的呐喊过“取消工人罢工权,改用司法裁决”。
他做了律师,但是始终没能如愿以偿地“进入议会”。
无家可归的Nick,和爱上园艺的John,一样让人心酸呢。
无论是来自平民阶层还是精英阶层,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这种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和痛苦,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舒适与否而有所不同。
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在日光下的是苍茫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然而,生命的轨迹并没有完,放弃了政治抱负转而热衷园艺的John,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柔和更宽容;
无家可归的Nick在42岁之后竟然成功跻身地方政治,变得更加积极奋进。
事实上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
他们最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宿,获得了心灵的抚慰。
时间那么长,你无法预知你现在做的事情对于未来有什么影响。
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你或许永远无法知道它为什么发生,发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以前工作时,我会习惯性地把每一次的新产品信息,发给每一位潜在客户,客户数量至少有300个,并且大多时候得不到任何回复。
我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并没有对它的效果有任何期待。
然而3个月后,发出的短信得到了两个陌生客户的回复,认购了产品。
永远不要看轻了你的任何一个行为,哪怕它很细小、很无足轻重,甚至在当时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关键点。
这些意义的出现或许很快,或许需要一生的时间。
生命的答案,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很多事就是这样,我们以为那些不会结束的痛苦就那么轻易的过去了,我们以为那些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却成为确定我们人生走向的转折点。
《杀鹌鹑的少女》有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人生如(抗日)战争,我们失败过很多次,但是最终我们赢了。
你永远不会失去绝地反击的机会,哪怕你前九十九场都输了,只要你最后一场赢了,那么之前的一切也就都有了意义。
我们无法做到每场必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