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早餐时间正是《新闻联播》的开播时间,正值春节,全国上下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莺歌燕舞,锣鼓喧天,彩花礼炮绚烂夺目,不绝于耳。透过电视屏幕,溢出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然,当电视画面切换到国际频道,却是一幅硝烟弥漫、惨不忍睹的画面。
曾经的高楼大厦变成了断垣颓壁;曾经美丽的城市变得满目苍痍,让人无法直视。
现阶段,巴以局势再度升级,新一轮的冲突已持续数月,而俄乌冲突也已延续了近两年之久,在国际层面上,各方的博弈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平之路漫长而艰难。
战争意味什么?意味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山河破碎,家破人亡。
战争伤害的是无辜百姓,他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每天生活在死亡边缘,与死神赛跑。
这就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痛苦。同时,战争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的种种境遇和可怕的人性。
所以,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祈盼和平、珍视和平,共同守护和平之路。
然,纵观人类历史,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旋律。从古至今,世界的战争也从未停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战争的故事,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祭公谏征犬戎》就是其中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周穆王执政时期,这时周王室的统治已日趋衰微,但好大喜功的穆王仍要兴师动众征讨西北的犬戎族,以此来炫耀威风。
这时,周朝大臣祭公谋父向他进言劝谏,说君王应该以道德教化收服众心,向其讲述了周的祖先是如何通过累代施行道德而获得民心,最终建立周朝的,并且详细论述了王朝制度的内容与作用,让穆王按照礼法行事。
奈何,周穆王不听劝谏,仍然出兵犬戎,结果使得边远地区的诸侯从此背弃了周朝,同时这场战争也给周王室带来了巨大损失。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五百余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事,共21卷。
《国语》并不是至始至终系统性地记载历史,而是有重点地记载若干重大事件,它详于记言而略于记事。
《国语》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国语》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记诵列国史事,后经列国史官改编、润色而成。
它的记述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等。
《祭公谏征犬戎》是《国语》的压卷之篇,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子革对灵王》一文中曾经提及,子革借用祭公劝谏周穆王的《祈招》之诗,提醒楚灵王不要存有“醉饱之心”。
而昔日周穆王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是因为听从大臣祭公的劝诫。
祭公,即谋父,是周公的后代,周穆王的卿士,因封于祭地,故被称为“祭公”。
这里的“祭”不读常用意义“祭奠”、“祭祀”时的【jì】,而读作【zhài】,当姓氏讲。
周穆王姬满,姬姓,名满。是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昭王末年,周昭王在南征途中去世,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这年,周穆王已经55岁,史载穆王在位亦是55年。
在周朝史官笔下,穆王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周穆王有抱负,有作为,希望整个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
但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周穆王以为,只有开疆拓土,让天下人臣服,才称得上“刑帅宇诲”的穆天子。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极可能导致朝政松弛。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周穆王欲以犬戎没有及时进贡为由出兵讨伐,祭公则用两个理由进行劝谏的故事。
犬戎,也叫西戎,古代西北戎族的一支,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是殷周西方的劲敌。
周文王曾对之用兵,使其荒服(五服最远的地方)于周。
周昭王南征溺死后,其子姬满即位,是为穆王。
穆王时,居处西北的犬戎势力又强大起来,并开始怠慢于周,在朝穆王时没有进献贡品,以示挑衅,同时阻碍了周与其他方国部落的往来。
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历史背景已经介绍完毕,我们明天继续学习正文!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