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过很多歌,总觉得音乐这东西,开心时入耳,伤心时入心。
有时来自影视插曲,唱着歌我脑子里会出现那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一个个活色生香的人物形象;有时来自街头巷尾反复地播放,听不清楚歌词,只反复那一段段高潮旋律在耳边回荡;有时来自流光溢彩的晚会,忽然有一首歌如仙音缥缈,自繁花丛中悠然而至。
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关心是谁唱的,只迷恋某一段词,某一个旋律,某一种意境,闲来无事时,在口中反复地吟唱。
那一次,随机播放的音乐,却迷上了《半壶纱》,迷上了刘珂矣。
半壶纱
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
揽五分红霞 采竹回家
悠悠风来 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
凤冠的珍珠 挽进头发
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
空留一盏 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 一笑尘缘了
“半壶青茗了相思,一袭轻纱遮红尘。”初听这首歌,我陶醉于那飘逸流畅的旋律,清雅从容的声音,尤其喜欢那一句“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这让我想到一位女子辗转反侧,终于觅得有情郎,便满怀喜悦地感谢上天。
于是我就把歌曲设定为单曲循环,等仔细听懂了歌词,我又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妙玉。
“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 ,采竹回家;悠悠风来, 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不正是说“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在练字品茶吗?
暮色沉沉,半天红霞。妙玉练了很久的字,把寺庙里的池水都染成淡墨色。她活动了一下酸胀的手腕,品一杯芽色的清茶。寺外,竹喧归浣女,清风吹来俗世女子活泼欢快的笑声。妙玉理了理一身庄严的袈裟,却情不自禁地羡慕红尘女子的热闹。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妙玉,虽遁入空门,成了佛家弟子,却心念红尘。那一杯袖间清茶,那一枝雪中红梅,那一封生日拜帖,都暗藏着她对宝玉朦胧的爱慕。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凤冠的珍珠 ,挽进头发。”妙玉幻想自己挽起长发,红盖头下的笑颜如春风十里,桃花沉醉。良久,檀香轻拂,收回自己的思绪,敲一声声木鱼,在佛语梵音里把相思放下。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宝玉,你我今生虽是无缘,我却依然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我爱你,却和你无关,只希望你能幸福,尽情享受这温柔尘世间的欢乐。而我,愿化作佛前的一盏莲,不悲不喜,静静地看着你,虔诚地祈祷。
因为太喜欢这首歌了,忍不住百度了对这首歌的解读,这才发现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评价此歌“闻香一盏茶,兜揽半壶纱,清韵挽飘逸,养心自成华。”认为这首歌写的是一位慧质兰心、饱读诗书的母亲,在女儿出嫁那天,喝了女儿递过来的茶后心中的感悟。
也有人认为是写感情的,不过具体的解读五花八门,有的解读类似于李叔同的经历:韶华正盛,事业成功,却一日之间,抛却娇妻,立地成佛,舍小爱寻大爱。
有的解读最俗套却又最能打动人:一对男女情投意合,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白头偕老。忆往昔,十里桃花;看今日,浮生一片草。故事美丽忧伤而又淡泊宁静,大概每个看淡情爱的人都曾至死不渝过;每个心如古井的女子都曾萦转柔肠,欢喜雀跃过。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也许这正是古风歌曲的魅力,有唐诗宋词的风骨,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这首歌,又仔细品味刘珂矣其它的歌曲:《芙蓉雨》、《一袖云》、《如是》……
一袖云
谁家炉火热 茶烟起千朵
百草香不过 采药的竹簸
箫翁吹松珀 山阶往如梭
水从寺门过 踏起层层波
芙蓉雨
倚蓬窗 月色轻晃
偶闻得渔翁一席话
(试问) 多一份情又怎地
站在别人的雨季
淋湿自己,空弹一出戏
她的歌,连成一块儿可以总结为: 五分红霞半壶纱,墨痕一抹秀青花。风筝误了相思泪,月满弦乐惹指埃。奈何凡尘皆如是,一袖云觅知音难。芙蓉雨下渔翁叹,故人逐月渡月还。
她的歌,词律俱美,充满诗情画意和禅机,背景音美妙似珍珠落玉盘,歌声又温婉如缎,在朦朦胧胧的意境中,诉说着一个个缥缥缈缈的故事。
刘轲矣,正是那在水一方的女子,在白露未晞的蒹葭丛中清雅歌唱,赋予世人安静平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