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舅舅的异地恋
送走了父亲母亲,外公外婆的生活又回归到对儿女的思念中,平静度日。
北京深秋晴朗的日子里,外婆在院子太阳地儿下忙着手里的针线活儿,觉得有人盯着自己,一抬头就看见门口站着一个姑娘。
外婆细看,是舅舅初中的那个女生同桌。外婆撂下手里的活计,把针别在线轴上,起身打招呼,把那姑娘让进了院门。那姑娘也没客气,自己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外婆身边,还没说什么,就先红了眼眶。
外婆赶紧给姑娘递了手绢擦眼睛,又去厨房给姑娘端了一杯热水,放在姑娘手里,等着姑娘开口。
伴着姑娘委屈的啜泣声,外婆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舅舅在西南跟她保持着通信,这往来信件一多,她家里人就发觉了两人的鸿雁传情。她的母亲顾虑舅舅已经被分配到贵州偏远山区,出身又不好,能调回北京的机会基本是零,而她又断然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个人走不出,鸟飞不进的鬼地方,所以对两个人的事情坚决反对。这老太太已经中风生病,半身不遂了几年,做女儿的也不敢惹怒老人。但是心里确定是跟舅舅情投意合,少年时培养的感情,自己还是舍不得的。
外婆理解姑娘母亲的想法,说到底,还是为了儿女的前程,这一点做父母的,心思是相通的。外婆觉得两人的年纪还不大,随着时间推移,事情稍微缓缓也许还有转机。外婆更心疼姑娘的这般煎熬,想着这孩子一面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一面还得隐藏着自己的心思。
外婆宽慰着姑娘,应允了姑娘的要求,让舅舅把给姑娘的信件直接邮到家里,由外婆保管。等姑娘得了空儿,悄悄溜到外婆这里读信,写回信。外婆再帮忙把信寄出去。
如此这般,跟地下党接头一样过了一年。姑娘除了在外婆这里读信写信,还拿了家里的针线活儿向外婆请教,两人一起做活儿聊天,相互就伴儿,外婆和这位姑娘倒是熟络了不少。
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舅舅第二次探亲回家的时候,闹出了“东窗事发”的桥段。
舅舅回来后,跟这姑娘两人约好一起出门。本来也是很小心的,约在离家两条街外没人认识的地方碰头。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没走几步,就迎面撞上了姑娘家的同院的老街坊。那人远远地看着两人走到跟前,猛然间见到她,两人都有些惊慌。她以为是刚开始谈朋友,不好意思,有些羞却。她上下打量了舅舅好几遍,很热情地跟舅舅寒暄了几句。
大概是觉得舅舅模样算英俊,谈吐也不错,她把这偶遇当作是好事,上赶着跑到姑娘母亲跟前,眉飞色舞地告诉了姑娘家里人。还说姑娘眼光好,找了一个蛮不错的小伙子。
等她发现面前靠在床头的老太太脸色越来越沉的时候,她才发觉自己好像好心办了坏事。
姑娘急急忙忙按时赶回家,一进门就挽起袖子套上围裙准备晚饭,她发现大姐大姐夫也回到家里,而家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
姑娘的大姐一把抓住她的胳膊,把她拖到老母亲的病床前站着,然后再把老母亲搀起来,在老人背后垫上两个枕头,让老人靠着。老人的脸色阴得可以直接下雨,一双眼睛死死地卯住姑娘的脸。
姑娘开始还是有些慌张的,好像做了什么坏事被抓了现行一样。但是几秒钟之后,似乎是想通了什么,她马上镇静下来。她搬了屋子里的一个凳子,一脸坦然地,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母亲的对面,迎着老人的目光。
老太太劈头盖脸地数落责骂,吵闹了几个回合,而这姑娘一改平日里沉沉稳稳,不言不语的个性,没了妥协,和她母亲闹翻了。
转天,她的大姐就上了外婆家的门。
外公知道人家是为什么而来的,勉强打了招呼,找了个借口,拎起舅舅就躲出了门。外婆倒是很客气,招呼她大姐坐下,沏好了茶。
这个大姐倒不像她母亲那样脾气火爆,很是有几分谈判手段。她从实际出发,摆出事实,就是舅舅回来的希望极其渺茫,也很有可能像当时无数的下乡青年那样,在当地成家落户扎下根来。而她的妹妹,在北京这边也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归宿。与其两人这样千里迢迢地牵着挂着,相互耽误,没有未来,还不如彼此放下,各有前程。她希望外婆能劝劝自己的儿子,认清事实,不要相互耽误,更确切点儿说,不要耽误她妹妹的前程。
外婆先是问候了姑娘母亲的身体状况,然后也问问这大姐出嫁的情形。说到这两人,外婆认同姑娘家里的担心。外婆说这两人是在新社会教育下长大的,和旧时候在家的儿女不同,父母在他们婚事上已经不能完全做主了。如果硬是要把两人掰开,恐怕是适得其反。从现在看,两个人从初中就相熟,确定恋爱关系,通信交往了有两年了,一直都很和睦。生生拗开两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谁不希望嫁娶的是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呢。两个人都是好孩子,外婆相信他们能给自己做主。顺其自然吧,如果两人不分开,也是他们自己选的,如果分手,也得他们自己选的才行。自己儿子能不能回北京,也是自己的心病,可是就算希望渺茫,也还是有丁点儿的机会的。来日方长,放宽心,情形总会变的。
就这样,姑娘还是登门到外婆这里看舅舅的信,然后写回信。姑娘在家里还是受着自己母亲的软硬兼施,从劝说,劝阻,到责难,责骂。
给了自己闺女无数个难看的脸色和叫了无数次的“白眼狼”中,老太太彻底死了心,只得撂下了狠话。如果闺女铁了心跟严家那小子,那么今后出嫁时家里一分钱都不出,生孩子坐月子什么都不管,以后老太太百年后,也一份家产都拿不到。现在要不是自己的大女儿出嫁了,小儿子下乡,家里没人照顾生病的自己,她现在就要把这个闺女扫地出门。可是既然姑娘是因为服侍老人留在了北京,姑娘就得尽这个本分,服侍她老人家,操持家务,以后还要帮她姐姐带孩子,才算挣得在家里立足的本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