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节。
据说这一天鬼门大开,给鬼魂来人间的机会,也给活着的人提供悼念亡者正视死亡的契机。
想起一件旧事,大概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吧,有一天妈妈在看一本书,我问妈妈在看什么?
妈妈没有回答,却反问我:你说这个世上什么最公平?
“时间吧。”
妈妈说:“恩,也对,不过,除了时间还有死亡,也是最公平的。”
那一天,妈妈让我看了书的封面,我忘记了完整的标题,只牢牢记住了封面上的两个字——死亡。
记忆之中那两个字是黑色的,严肃,沉重。
那天,我们围绕死亡聊了许多。
那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触到死亡——这个让我觉得遥远又神秘的话题。
借着那个自然而巧妙的契机,妈妈首次和我认真地谈及死亡。那次之后,我知道:
死亡不是一粒种子埋到土里。
也不是坐着仙鹤到天上游玩。
后来,到外地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前夕,妈妈来电话说久病卧床的姥姥去世了。姥姥一直对我疼爱有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坚信自己对姥姥的爱超过其他所有的亲人。听了这个消息,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没有。电话那头妈妈问了我考试时间说,你考完再回来吧!
哦,我机械地答应。
那是我第一次经历亲人离世,那次我才知道,死亡来临时,第一反应不是悲伤,而是空白。一种不知所措的空白。姥姥缠绵病榻,这样的结局不是没想过,我以为我做好了准备,可是,等到这一天依旧茫然失措。
次日,我参加四级考试时,脑子里一直回旋着一个声音:姥姥不在了,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去了!我不想相信,又怕自己不相信。
再一日,我独自坐了火车回家,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突然泪流满面,迟来的悲痛铺天盖地汹涌而来。之后的好多年,我会突然在某个夜晚梦见姥姥,梦里模糊了生死,忘记了姥姥已然去世,妈妈也会时不时说自己梦见了姥姥——她离去了,可是依旧活在我们的心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活着的人一天天老去,死去的人却在记忆里永生。死亡,从另一种意义上成就了生命。
《寻梦环游记》,里面有一句话: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被瞬间击中了——壁垒被打破,有光透进来。
关于死亡,除了悲痛,或许还有别的打开方式。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不断走向死亡的过程。
“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请记住你爱着和爱过的人。”
《我与地坛》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名字,大可以忽略不计。”
博尔赫斯说:死亡就像水消失在水里。
也许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迈向死亡的步伐会更从容些吧!
哈利波特一直到第五部才看得到夜骐。
(夜骐是一种令人惊讶的神奇生物,只有直接见证死亡的人才能看见它。)哈利在襁褓之中就曾经历了父母的离世,后来也经历过奇洛的死亡,可是,直到他亲见了塞德里克的死亡,才真正理解了死亡的含义,也才能看得到夜骐。死亡虽然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懂得了死亡,除非有一天,它击中你的心,淬炼你的灵魂。
从这个角度讲,我没有资格谈论死亡。
因为谈及死亡时的我幼稚而懦弱——拥有鲜活的生命依旧是我的执念,我不能也不愿想象有一天,我的父母离开我的情景。虽然,我知道死亡必然来临,但是,我就是希望它的脚步慢一些,更慢一些。
可是,正因为有了死亡的倒计时,所以,活着的每一天都分外珍贵!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思考死亡。
——妈妈,什么是死?
——就像一朵花儿谢了,一片叶子落下来。
——你会不会死?
——每个人都会。
——我也会?
——是的。
现在,三岁半的女儿有时会问起我死亡的话题,我说了,她依旧懵懂,甚至问过了,就忘记了。
其实,我也和她一样。
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孩童。
最好的姿态应该就是:知道死亡的存在,依旧充满热情活下去!知道死亡必然来临,反而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