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读书心得(十)

作者: 龙潭593闫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3:44 被阅读16次

今天是2019年1月14日,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0天。由于昨天我给班级同学建立了“江北实验6.1班书香相伴”打卡群,没想到不到8点,班级群里就有同学发来了今天的读书打卡,看到孩子们早上7:30就开始读书了,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于是,我也赶紧开始读起书来,要给同学们做读书的榜样,不能让孩子们落下了!

《深度思维》读书心得(十)
安索夫矩阵

昨天我读了“艾森豪威尔矩阵”,今天继续读“安索夫矩阵。”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战略分析工具之一,由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提出的。他提出了企业发展正确的战略规划:一个企业常犯的最大错误,莫过于不经历市场开发、产品延伸等环节,甚至没做好市场渗透,直接就进入多元化。

这虽然讲的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但是我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把其思想精髓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凡事多做调查和了解,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要急于求成,跨过其中间环节,寻求捷径。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人的本性中有走捷径、偷懒的倾向,总期待着不费心血,立竿见影。但是我们需要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才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策略师时间矩阵

我们了解了两种矩阵,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杂乱的信息流不断冲击我们的时代,很多人发现上面讲的矩阵没那么好用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事情是否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很多时候是模糊的。

󾠯在杂乱的信息流带来的碎片化生活节奏下,拖延症成为我们执行矩阵的障碍。即便我们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依然常常会拖着不去做。

《深度思维》读书心得(十)

而策略师时间矩阵的指导思想是: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打败拖延症

通过读书学习,我明确了各种矩阵,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仔细理解起来并不难。我想:一切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而任何事情的最终达成,都必须与“拖延症”说拜拜,让我们用行动力打败拖延礼。记得TED演讲者蒂姆·厄本在《你有拖延症吗?》里就用形象的例子描述了拖延的心理过程。每个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三种角色:理性决策者、猴子和惊慌怪兽。任务出现时,理性决策者计划做一些实际的工作;猴子马上推翻计划,因为它要活在当下,关注轻松和愉快;惊慌怪兽在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临近截止日期或快要出丑时,才清醒并提醒你行动。拖延者的特征是一方面冒着完不成任务的风险,经受着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另一方面又享受拖延带来的暂时欢愉,甚至最后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任务时内心有一丝窃喜。但并不是每种拖延都会以大功告成为结局。有些任务没有截止日期,惊慌怪兽不会被时间的压力唤醒,长此以往,拖延者会在不知不觉中错过许多机会,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除了文中阐述的拖延症的原因外,我还上网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到:简·博克、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中指出,引起拖延行为的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对失败的过度恐惧、对压力的逃避、难以抑制的分心和完美主义的性格和动机等。除此之外,早期的完美形象、家庭影响、习惯与强化等构筑的早期拖延模式也是内部因素的组成部分,构成个体拖延的倾向。当遇到与自己能力、兴趣不匹配的任务和外界环境干扰时,个体为躲避不良情绪的困扰而转移注意力,用拖延任务完成的方式保护自尊。以考试前夕为例,拖延行为与个体积极备考的认知不相符,个体会釆用合理化的防御机制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痛苦,拖延行为得到维持和加强。

我想:治疗拖延的首要方法是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比如说当考生面对考试时,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脑中的猴子开始对学习产生干扰,可采取以下方式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缓解压力情绪,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

󾠮开始第一步: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着手做。

󾠯明确目标: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心不可二用,各个击破。

󾠰准确估计时间:判断做这件事情要用多长时间,而不是凭感觉估算大概的时间。

󾠱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在计划性和框架性的方案的支持下,行动会有条不紊。

󾠲寻找外界约束:找个人和你一块做事,互相督促。

󾠳抵御外界干扰:远离娱乐性质的活动,远离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追求,了解擅长的和不足的,给自己适当的压力。

󾠵接受不完美:享受过程是一种收获,不太过计较得失,不想太多的意义,付诸行动就好。

󾠶认真生活:从身边最小的事情做起,不管什么事都认真做。

󾠮󾠷适当奖励:如果想着做完事情后会有奖励,做事就会有动力,完成后还会有成就感。

我想:以上策略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名有拖延行为的考生,但如果可以将拖延带给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中,考生就会有积极、满意的学习状态。希望我能以身作则,首先做一名不拖延的老师,去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行动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思维》读书心得(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y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