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腿迈上任何一个台阶和人生迈上一个台阶,没有什么不同。
老陈捶了捶酸软的腿,捏了捏僵硬的腰,嘟囔了一句什么,翻了一个身,又沉入了半梦半醒中,呼噜声随即惊天动地轰隆隆砸在房间各个角落。梦中,他延续了白天的经历,他拄着一根登山杖,独自一人奋力往山顶攀登。那是一座不算高的山,海拔仅有三四百米。
昨天,星期六,他6点就起床了,为了和老姜和老孟的登顶之约。
“7点钟在山下集合。”老姜一再嘱咐,“不能太晚了,太晚,人太多。”
他和老孟连连点头,带着玩笑的语气,右手举过头顶,宣誓似的:“不会忘记,大哥。”
早起,对于年近50的他们绝非难事,难的是,昨天是星期六,他打算好好睡一觉,在家里呆上一呆,放松放松。
“周末,这么好的天气,不出来走一走,怎么行?”老姜说,“在家里呆,算什么放松?算什么休息?到户外,到山上去,心胸才能最快平静,精神才能得到放松。”
“知道了。去,去!”
老陈、老姜和老孟三人年龄相仿,性情迥异,相处却极为愉快。一次兴致极为高涨的酒后,醉醺醺的三人笑闹着以年龄排序,结为异姓兄弟。老姜最年长,老陈次之,老孟最小。周末,他们经常约在一起户外活动,爬爬山、走走公园;赏赏花、看看草,呼吸呼吸显现空气,把一周的压抑和烦闷在活动过程中边交谈边抛弃到山水中,交给山间的岩石,碎土,绿树,红花。
7点到了集合地点,中午12点多登上山巅。
山不高,海拔400多米。
一入山,有很长一段防火通道,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最宽处不过1米,比较平坦处有一段没一段地铺着水泥道,坡度较大处铺了石条形成陡峭的台阶。最窄处因为山体滑坡,人们在靠近山坡处新开辟了一个个窄小的坑,仅容得下一只脚掌,必须手脚并用,攀着山壁的杂草灌木或者旁逸斜出的树枝,小心翼翼踏过去。幸好,越危险,越小心,每一个登山爱好者都能有惊无险地越过这些沟沟坎坎。
这么容易行走的道路,大约走了两三公里吧,石条和水泥铺就的道路尽头,是隐没在山间或树丛里或杂草中的所谓的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形成的路。这些路,有平坦的,有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也有用工具开辟出来的跨度极大的台阶。每一个台阶之间间隔超过50厘米,需要把腿抬得很高,才能从这个台阶踩上另一个台阶,也必须借助道路旁边的枝桠才能上去,如果没有枝桠,只能手脚并用往上爬。
这些,并没有难倒三个男子汉。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以前没有这种经历的时候,不太理解,十几年前从黄山回来之后,老陈彻底理解了这句话话里话外包含的所有内容。
那一次,他和同事组团到黄山旅游。
裹在一群上了年纪的同事中,年仅30的他们意气风发。坐上山的索道车?他们自然不屑一顾:“我们就爬上去,我就不相信我们不可以。”除了必须坐索道车上山的路途,其它的攀登之路他们全部用双脚丈量。欣赏道路两旁或高或矮,或粗或细的黄山松;置身于犹如仙境的或快或慢,或浓或淡向前流动的云雾中,身上被打湿了,有点儿冷,湿润的空气,增添了他们的愉悦;登着宽度不一,高矮适中的石级;聊着男人们喜欢说的工作生活大事小事和各种八卦......他们轻轻松松上到了光明顶。在山顶酒店住下,黎明前他们早早起床到最高峰欣赏日出。太阳从天边慢慢升起,涨红了脸,毫无热度的亮光映红了东方的云朵,朝霞斑斓了。照着沉浸在黑暗中的山峰、绿树。接收到第一缕阳光的鸟儿开始鸣叫。太阳缓慢地爬升,深红色逐渐变成淡黄色,山峰树木,渐渐显出影子,渐渐露出缤纷的本色。回到酒店的他们补了一个美容觉,直到同伴们敲门大叫:“快,吃完早餐,准备下山!”
下山,腿开始痛起来。咬紧牙根,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下踏。每看见一段平地,他就满心欢喜,越往下,越一瘸一拐。五个小时的疾走慢赶,终于到了山下,上车,腿需要手的帮忙,颤抖着,踏上车门踏板,咬牙,使劲,上!如此,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往前走,往车身深处走,坐下,捶腿,休息......十天后,腿终于不疼。
他连续做了很长时间的登山梦,爬台阶梦。
他喜欢上了登山,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让他着迷。这一喜欢不要紧,他迷恋上了,这迷恋,会传染,不久传给了老姜。老姜和一个登山爱好者取得了联系,经常带着他们一起玩。登山爱好者把本省各地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山都登遍了,周末,陪着他们登山,只为了不让自己歇下来。三人跟着,自然耳濡目染,哪儿险峻,哪儿就有无限美好的风光,哪儿就有吸引他们的魅力,他们都乐于尝试。
那登山爱好者不和他们玩的时候,他们三人约在一起,随时都能出发,不去险峻之地,只去户外运动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不为冒险,只为锻炼,只为散心。
爬山,劳筋骨,身体是疲倦的,精神却是愉悦的。
一路上他们三人倾诉得最多的是工作上的烦恼。
老姜爱阅读,爱思考,也爱结交朋友,但是他结交朋友很精,很少,只有志趣相投的人,他才愿意有更多交往。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位文化人,很有文化的那种文化人,谈吐相当不平凡,见识非常深邃,眼神深到不可捉摸。说出来的任何一句话,都慢条斯理,似乎都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细细咀嚼,让他们不得不佩服得连连点头赞叹:“是的。有道理。”“道理确实是这样。”
说话最多的是老孟。
老孟是单位副总,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在退休之前能把那个“副”字抹掉。他今年50来岁,离退休还有十几年呢,他想:自己还非常年轻,再登上一个台阶,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真把那级台阶登上去了,可以任两届。
“可是事情并非如你所愿,你的年龄偏大啦。”老姜一副了然的神情,目光在老孟身上扫视一转后,视线凝聚在他脸上,把他的皱纹看得一清二楚。
老孟有点委屈:“我的同事们都觉得我可以!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还真是想不明白。比我年轻的、比我资历小的好几个人都升上了一个台阶了,就我还是在原地踏步!经常想到这一点,我都觉得莫名其妙,越想越觉得窝火。有时一想,不如把事情做绝一点,干脆辞了这个副总的名头,做一个普通员工,还不用操那么多心,总不至于饿死。”
老陈没心没肺地笑道:“你甘心吗?为了这个副总的位置奋斗了半辈子,你现在甘心辞职?我还真不相信!”
“你笑什么笑,幸灾乐祸的!我现在都这么难受了,你还笑得出来!不帮我想想办法就算了,还在笑!”拉扯着身旁的灌木丛和杂草,老孟一脸沮丧,连声责怪老陈的嬉皮笑脸。
老姜语重心长:“这你还看不透吗?没有功劳!有苦劳?就是能力不行!而且,看这情况,你单位是要培养年轻人啊!把年轻人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这是任何一个当家人都想的呀!你想想你自己现在多少岁了?还能干几年?你的创新力能去到哪里?你还有拼劲吗?如果把你升到老总的位置去,你还会有斗志吗?”
“我怎么没有?我就有!”
“哼,你现在还没升上去,就这样说。到你升上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你老板就怕你躺平。”
老孟有点责怪老姜,他把事情看得太过透彻,很伤自己的心。年龄摆在这儿,很难有更多理由说服老姜的看法。自己已经近50岁了,50岁的他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一点儿不老。虽然年轻的时候,看50岁的人总觉得很老,应该让贤。自己50了,却总觉得全身仍然有使不完的劲,总觉得自己仍然青春无限。
“50岁已经很老啦,我去买菜,卖菜的小年轻都叫我阿伯了。”老陈还是笑嘻嘻地说。
老孟很不服气:“那是你,你才是阿伯。我每次去买菜,人家都叫我靓仔!”
“哈哈,哈哈……”山间不辨踪迹的小径飘荡着他们的笑声。
下了山,顺着防火通道的台阶往回走,老姜安慰老孟:“别想那么多了,顺其自然吧,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周末和我一起来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开阔开阔心胸。平时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努力工作,就可以啦!”
“是啊是啊,如果董事长看到你这么努力工作,觉得你全身洋溢着年轻人奋力拼搏的勇气,说不定直接把你提拔为老总了。”老陈这一次没有笑,一本正经地说。
“努力工作是应该的呀!我从来都没有偷懒过,什么时候,努力工作都是我的本分。”老孟说。
人生道路上要攀登多少台阶呀!有的台阶长在地上,有的台阶长在心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地登上自己想要登上的那级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