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
〈219〉【经文】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

〈219〉【经文】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

作者: 649af4153479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15:17 被阅读2次

    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①,常宣正法②。随顺③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④心,无染著⑤心。去来⑥进止⑦,情无所系⑧。随意⑨自在,无所适莫⑩。无彼无我,无竞(11)无讼(12)。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13)之心。柔润(14)调伏(15),无忿恨(16)心。离盖(17)清净,无厌怠(18)心。等心(19),胜心(20),深心(21),定心(22),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23)心。

    〈219〉【经文】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

    ①讲说:讲述解说。

    ②正法:梵语sad-dharma,巴利语saddhamma。指真正之法。亦即佛陀所说之教法。又作白法(梵s/ukla -dharma )、净法,或称妙法。凡契当于佛法正理之法,皆称正法,如不取不着之法门、大菩萨之法。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载,如来正法有世俗、胜义之别,世俗正法指名句文身,即经律论;胜义正法则指圣道,即无漏之根、力、觉支、道支。又俱舍论卷二十九以为世尊正法之体有教、证二种;教正法,指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而三十七品等菩提分法,则为证正法。换言之,教正法即世俗正法之体,证正法即胜义正法之体。

    ③随顺:依顺;依从。

    ④我所:梵语mama-kara。指为我所有之观念。全称我所有。 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属之意。即以自身为我,谓自身以外之物皆为我所有。于佛教中,我与我所,被认为系一切世俗分别之基本分别,故为破除之对象。又我所分为相应我所、随转我所、不离我所,若执之,则称为我所见(执我所有之偏见)。凡我所见所执着之五取蕴法,皆源于此‘我所’观念,故集异门足论卷十二谓(大二六·四一九下):‘于五取蕴等,随观见我或我所,从此起忍欲慧观见。’

    ⑤染著:对一切境界生起分别执著的心。

    ⑥去来:往来,往返。

    ⑦进止:进退。

    ⑧系:挂念。

    ⑨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⑩适莫:适,指适意;莫,指不适意。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11)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

    (12)讼:本义:争论。

    (13)饶益:(一)予人法益之意。(二)富裕、丰足之意。为娑婆世界东南方之世界名称。给人丰饶的利益。

    (14)柔润:柔和润泽;轻柔圆润。

    (15)调伏: (一)指内在之调和、控御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旨在令众生离过顺法,究竟出离。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中):‘如法调伏诸众生力。’(二)指对外之教化,令三世怨敌、恶魔外道等舍恶降伏。谓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维摩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七上):‘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在密教中,有不动、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等五大明王,作忿怒之相,以之为本尊,令怨敌、恶魔信服之修法,称为调伏法(梵abhicaraka  ),系五种或四种修法之一。

    (16)忿恨:忿怒怨恨。

    (17)离盖:盖,指贪欲等五盖(梵pan~ca avaran!ani  ),即五种覆障心性之烦恼;或泛指诸烦恼。离盖,即谓脱离烦恼而得清净。脱离五种烦恼。

    (18)厌怠:厌烦怠慢;厌倦怠惰。

    (19)等心:指证悟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见解之慈悲心。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二末(大三九·二一一中):‘“直心以何为本?”答:“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此意怨亲有情之所等心悲愍故。’怨亲平等之心。平等心,即视一切众生怨亲平等。

    (20)胜心:(术语)修殊胜之行之心也。超越二乘的大乘菩提之心。

    (21)深心:  梵语adhyas/aya。为三心之一。又称深信。此词于佛典中之语义,颇有异解。惟通常系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乐集诸功德善行,又深信爱乐之心。维摩经卷上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中):‘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中略)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中列举十种深心之名(大九·五五一上):‘何等为十?一净心,二猛利心,三厌心,四离欲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无足心,九胜心,十大心。’观无量寿经载,若有众生欲往生净土,若发三心即便往生,深心即为其一。善导释为深信之心。另外亦指凡夫执迷之深固,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着。志求高深佛果的心。悟入甚深法性之心。

    (22)定心:(术语)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安定其心,使不散乱。

    (23)恶趣:梵语durgati,巴利语duggati。又作恶道。为‘善趣’之对称。趣,为往到之义。即由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据俱舍论卷八载,五趣之体为无覆无记,又五趣摄于有情数;即谓由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无记之果体,名之为趣,故说一切有部主张‘趣’不通于善、染及器世界。

      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三趣称为三恶趣,又称三途、三恶道,为纯粹恶业趣往之处;其中,依嗔恚趣往地狱,依贪欲趣往饿鬼,依愚痴趣往畜生。相对于三恶趣,阿修罗、人、天等三趣称为三善趣,为行善业者所趣往之处。三恶趣若加阿修罗,即为四恶趣。三恶趣加人、天即为五恶趣,又称五恶道、五趣;其中阿修罗包括在饿鬼、畜生、天上三处,或为地狱所摄。五恶趣再加阿修罗即称六道,又称六趣。人类亦可谓于六道中轮回生灭。此六道若以现实人生取譬,嗔恚即为地狱,贪欲即为饿鬼,愚痴即为畜生,斗争即为阿修罗,喜悦则分别为人间、天上。古印度人一生最大之愿望,乃不欲再度受生至人间,故视人道与天道均为恶趣。但此恶趣义摄入佛教之后,恶趣专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天、人为二善道。此外,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一愿为无三恶趣愿,第二愿为不更恶趣愿,此二愿皆为大悲拔苦之愿。



    【直译】佛陀告诉阿难: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众等,可以讲述解说佛法的时候,就常常宣说真正的教法。随顺智慧,不会违背佛意,也不会有任何过失。对于国土中的一切万物,没有“是我所有”的观念,没有分别执著的心。往返进退,情感上没有什么挂念的。随着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没有用情的亲疏厚薄。没有我相,没有人相,不争胜,也不争论。对于一切众生,发起大慈大悲给人以丰饶利益的心。轻柔圆润,调和身口意三业。没有忿怒怨恨的心。脱离五种烦恼、内心清净。没有厌烦怠慢的心。都具有怨亲平等之心、大乘菩提之心、志求高深佛果的心之心、安定而不散乱的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除一切烦恼而远离恶趣之心。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9〉【经文】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f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