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有那些,一年要读多少本书,读完五十本、一百本书后生活会有哪些改变,这些问题以前是经常回答的。回答的多了,就腻了,烦了,觉得做这些都没什么意义,于是再也不想回答。因为做什么事情,没必要问那么多为什么,也不必想那么多可不可以,或者不厌其烦的问别人应该怎么做。其实做事很简单,就拿读书来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尽心尽力去做就是了。想知道读完一百本书怎么样,你问别人干什么?别人的经验分享给你,你会照做吗?别人喜欢的书,你会看吗?与其不停的问别人应该怎么做,不如自己立马去做,做完以后,再告诉别人事情原来可以这样。你大可以读完一百本书后,大大方方、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我今年读完了一百本书,我可以列个书单给你们,读完后感觉不过如此,我打算明年再读一百本。
读书其实是个人人能做、人人可做、人人应做的事儿,不必单独拿出来,去标榜自己如何与众不同、卓尔不群,也不必说什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读书的人不一定高尚,不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会低级趣味。
读书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流浪读书,应该跟喝水、吃饭、穿衣、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读书需要自律自觉,不必读给别人看,也不需要别人强迫,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香,读自己的书吧,让别人一边呆着去吧。一个人,一天不喝水,可以吗?不可以;一天不吃饭,可以吗?不可以;从家里出门不穿衣服,可以吗?也不可以;一天不睡觉,不可以;一天不读书,难道就可以了?
当然对有的人来说一天不读书,可以;一周不读书,也可以;一个月不读书,也没什么不可以;一年不读书,也没什么,该吃吃,该喝喝,一天24小时照过不误。对于一年不读一本书的人,确实也没什么好谈的。对牛弹琴的事话没必要说,事儿也没必要做,自己白费劲不说,还浪费情感,再说人家牛还不喜欢,打扰人家清修不是。读书这件事儿,还是要找爱读书的人才说的着,不然没话可说。有话可说的人,那是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才可能你一言,我一语,才可能找到共同话题,情投意合,无话不说,最后成为至交好友;没话可说的人,感觉拘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彼此说些没营养的客套话,说了反倒不如不说。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些话啊,还得找说的着的人说;有些事儿啊,还得找说的着的人来办。
读书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流浪以前读书啊,总想让别人知道,今天我去了那个图书馆,逛了那个书店,买了那几本书,正在读谁谁的书,一个月读了几本书,我下个月打算再读几本,发到朋友圈,让别人给个关注,点上几个赞。然后啊,就没有然后了。你还是继续看你的书,别人还是照样刷朋友圈、看视频、玩游戏。
你影响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别人,那只好继续做自己,书该读的接着读,笔记该做的接着做。有些事儿还得自己一个人做,有些路还得自己一个人走,没有同伴,没有朋友,没有观众,但你依然要前行在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上。
读书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流浪现在的自己,年纪是越来越大,接触的人也也是越来越多,书也是读的越来越多,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也是越来越深,以前看不透的现在有点摸着门路了,以前不明白的现在有点明白了。以前的自己,看人看事儿浮皮潦草,没有耐心去听别人到底要说什么,看别人到底要怎样做,想别人到底在想什么,从不去细想一件事情表象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此以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仅仅是浮于表面,给人的印象也是心浮气躁,让人感觉不到踏实。有的时候不分场合,急于表达自己,心直口快,结果哑巴亏没少吃,跟头也没少栽。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年轻就是资本,发誓要改变世界,结果在现实面前碰的是头破血流;可现在啊,却发觉连这点资本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自己不得不带上面具,像套子里的人一样,虚情假意的扮演着生活赋予的角色,在这个世界里挣扎求生。不曾大富大贵,却历经坎坷波折。终于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一介小民而已,就是那种扔到人堆里一点水花都不曾泛起的路人甲而已。
读书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流浪也知道做人要真诚,待人要友善,做事要认真、要负责;也知道人啊,不能光想着眼巴前的事儿,还要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也知道做人要有理想,生活要有情趣,做一个心怀诗和远方的人。但书要一本一本的读,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在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世界不再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我选择了改变自己;在倾尽全力无法改变周遭生活的时候,我选择读书提升自己的灵魂。感谢造物主发明了文字和书籍,读书让自己在现实忙碌生活中寻得一方净土,让自己的身体不再感觉无所适从,让自己的灵魂也有了一块栖息之地,身体虽然在漂泊,灵魂却不再流浪。
有人说过,读书可以让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诚哉斯言。
网友评论